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目前中外经济深度关联,外面风大雨大,而内部也暗潮涌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央提出“六稳”“六保”,正是应对外部危机,保障内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务实之举。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不可谓不准。迈入新世纪,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顺利迈入“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2018年3月,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2018年7月,中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经济活动的大范围停滞,家庭、企业、政府受到严重影响,中央及时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六稳六保”既是因时因势之举,也是应对防患于未然之举。一者,针对目前存在的矛盾,中央有着统一的战略部署,具体到经济工作,近十年来的总基调基本上是稳中求进,“六稳”和“六保”是在不同形势下针对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的科学安排、具体抓手。二者,“稳”和“保”都是为了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其具体内容不仅立足“已病”,也着眼“未病”,可以说既联通内外,又固本培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就今年来看,“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这个工作实实在在,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确保民生无忧,发展不停。
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编好保障网,促民心稳、社会稳。首先,“六稳”就业为首,“六保”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就业,保就业就是保基本民生,必须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应就业尽就业,确保大局稳定。其次,今年疫情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保住了基本民生才会有消费和市场,而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显得格外重要。第三,粮食能源安全不可忽视,要从农牧业和能源资源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能源供应畅通无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基层运转有效,“兜”住困难群体,“保”好基本民生,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接下来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导向,稳住基本盘,激发市场活力。经济发展是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狠抓上亿市场主体的动态稳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经济社会才能有序发展。当前,国家已经在财税、金融等诸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时下关键,就是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这些政策落细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激发市场更大活力。
一言以蔽之,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只要把人民至上的理念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六稳六保”落地见效,就能笑对八面来风,勇开顶风船,稳健向前行。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