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这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岁月长河中,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同欲者胜,民齐者强。”从共同缔造新中国,到砥砺奋进新时代,各民族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团结奋斗,70多年来,无论是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还是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各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既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要更清醒地认识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真正“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梦想凝心聚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拓宽互动交流渠道,广泛开展民俗同尊、语言互学、生活同行、娱乐同享、和谐同创和各民族一堂课、各民族一家亲等群众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时,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积极营造各民族平等、珍惜文化多样性的社会氛围,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加强团结进步教育,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正确的历史观、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在全社会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不断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教育形式,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切实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当前,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缩小东西部、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方面,已形成了以西部大开发为代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对口支援机制。为更好地集中体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大力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让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让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绘同心圆,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共创共享像石榴花一样的火红未来。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