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财政资金直达常态化“配套直达”需同步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张全林
编辑: 陶悦清
2020年10月23日 11:07:32
分享到:

  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总结今年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意味着,资金直达机制要稳固下来,无疑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大改革,也是惠及民生的一项善政。

  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成效不断显现。资金直达及时补充地方财力,保证了减税降费,支撑了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保障了基层正常运转。此前,李克强总理曾表示,往年财政资金层层分解下达,平均用时超过120天,今年新增资金预算指标7天就下达到基层。从实际运作看,财政资金直达快速、精准的优点已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展现出成效。

  既然办法好,就要继续用。据会议要求,对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可纳入直达机制,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把可行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扩大范围,优化改进,完善管理,更好用之于民,善莫大焉。

  扩大资金直达范围,需要精准“画圈”。以直达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解困资金等及时足额兑现,更好支持保基层运转,需要基层强化责任、善作善成,才能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比如在“新基建”领域,大型企业更易得到资金,而中小微企业往往容易被忽略。对这种现象,基层必须对症下药,精准调研,让资金精准“下嫁”,确保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和中小微企业、特困人员成为受益者。

  使用管理应紧跟资金直达。资金直达,分配管理办法也必须同步直达。如部分资金直达后,有些地方没有同步出台分配办法,补助对象不具体,导致分配缺乏依据。看着是块肉,谁也不敢咬,影响了分配使用进度。直达资金管理与现有部分资金管理,应统一起来。按照直达资金管理办法,要直接支付至最终收款人,不得以现金方式支取,这与现有资金管理办法不一致。按现行规则,用于补充地方财力不足的资金,是由预算单位授权支付,而不是直接支付;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如涉及困难群众救助补助的资金,可采取现金支付。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衔接上需要做细,资金分配办法、相关操作细则等“配套直达”不可或缺。

  资金监管更要常态化。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资金及时到账,先将资金落实到企业或项目上,之后再提交资料走相关流程。这样一来,因前期对企业或项目缺乏充分调查论证,对直达资金的作用和绩效,就需要更细致的监管。从常态化视角看,这也是一个预算体系改革问题,不妨以此为契机,优化预算体系,细化科目,增加硬约束,把以前某些方面存在的“猫腻”挤出局。

  财政资金直达常态化后续监管任务繁重。在资金直达常态化语境下,给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快速识别、调查、评估和确定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事关能否公平公正地分配转移支付资金。在硬件上有信息技术支撑,实现瞬间支付并不困难,而难在“精准”二字上。这也就是说,财政资金直达常态化,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一道新考题。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