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五心”齐备 ,湖州蓄“水”养“鱼”动作大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徐王婴
编辑: 陶悦清
2020年10月26日 14:14:09
分享到:

  满城黄花分外香。湖州迎来了“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金秋佳节。

  10月22日至25日,一场名为“首届世界青年博士南太湖论坛暨2020南太湖精英峰会”的活动,使湖州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处处涌动着春的气息。

  南有杭州,东邻嘉兴、上海,北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被“万亿级俱乐部”包围的浙江湖州,凭什么搅起抢夺人才的一池春水?窃以为,打响人才抢夺战,湖州凭的是决心、信心、恒心、诚心与初心。

  “勇争一线城市”的决心。今年6月,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湖州只是开了个头,今后湖州要勇于成为“一线城市”。要先从与嘉兴、杭州、上海等城市的一体化入手,逐步在广度、深度、力度上进行拓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事实也如此,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鼓舞下,湖州市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制定了“高质量赶超”的发展战略,决心将湖州打造成为长三角“最热的热土”。

  支撑这样的决心,首先就要依靠人才资源。因为,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湖州为此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努力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为各类人才提供最硬核的政策、最广阔的舞台、最优质的服务。正是基于这样的决心,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在24日的致辞中表示:“我们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奋力打造面向全球人才的‘蓄水池’。”

  “能揽天下英才”的信心。湖州历史人文荟萃,名人巨匠辈出不穷,如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新中国“两弹一星”的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等都是耀眼的“科技明星”。此外,从唐至清未,湖州进士及第的就有1530人,状元18人,另有榜眼8人、探花6人,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之城”。

  正因为人才鼎盛、地灵人杰,才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传说;也才有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的南浔商帮的崛起。可以说,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是湖州的历史底蕴和“地气”。正是这样的“地气”,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州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就懂得柔性借用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孕育了产、学、研结合的“德清模式”;时至今天,又打出了“人才飞地+研究院经济”等“借鸡下蛋”的组合拳。而湖州能揽天下英才的信心,更是来自于风起云涌的民营企业。其壮阔的产业基地是创业人才、科技人才大展身手的沃土。

  对人才“孜孜以求”的执着与恒心。事实上,“引才”政策在湖州已持续多年,从2008年开始,湖州就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通过13年的努力,已建立了“海内海外并举、创业创新共引、团队个体并重、长期短期衔接”的引才体系。截至目前,共遴选资助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领军人才项目1567个,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2万余人……

  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使湖州的“人才发展现状”指数位居浙江省第二,“人才发展潜力”指数跃居浙江省第一位。

  为人才服务“不遗余力”的诚心。正所谓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为使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智慧才华充分涌流,湖州可谓不遗余力。

  人们从湖州“人才新政4.0版”中看到,除了资金支持力度创下新高、支持对象大幅扩面等“防御性”政策外,新政突出事业留人,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人才飞地”的人才平台闭环体系,帮助人才轻松创业、项目快速成长;针对人才创业不同类别、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精准帮扶方案;针对人才安家落户的后顾之忧,推出“上管老下管小”的贴心服务……

  是的,当前人才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市之间人才政策、资金比拼只是基础,发展空间、事业平台、政务服务、文化制度、人居环境等全方位优化提升更为重要。正是看准备了这一点,湖州的人才新政有针对性地破除了人才引进、评价、激励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

  换句话说,全心全意服务人才,不留余地,不留任何死角。

  矢志不渝的“初心”。湖州为什么孜孜不倦地开展引才工程?一句话:蓄“水”养“鱼”的“初心”是也。

  这个“水”是活水。能润万物,能化腐朽为神奇。在湖州,就是其执着引进、的人才——高端人才+青年人才。这个“鱼”是会跳龙门的“鱼”。在湖州,就是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

  是的,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湖州大力引进带项目、带技术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就是为了是养好产业经济这条“大鱼”。

  据了解,该市近年来注重以数字化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绿色智造业。今年又提出“突出绿色智造特色,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的目标。提出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加速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5个;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1%,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等具体指标……

  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产业目标,今年以来,湖州相继推出“湖八条”、“人才新政4.0版”、“湖九条”等,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引进。是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湖州努力构建的人才“蓄水池”,终于养出了满舱的鲜活之“鱼”:上半年,该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新增签约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458个,同比增长86.9%,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增长103.6%。今年1-8月,湖州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2%和5.1%,均列全省第1位。

  湖州,终于挤上了冲刺一线、准一线城市的高速列车。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