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数据显示,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5.4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7个月连创新高,小微企业融资呈现了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为突出重围、应对困境累积了信心,也为带动更多就业创造了可能。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拥有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招鲜”,关系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活力,也关系着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动力,还是就业的主渠道、新业态新产业的生力军。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然存在、就业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以“一池活水”养好小微企业这缸鱼,是落实“六保”“六稳”任务的重要之举,意义非凡。
受疫情影响,现金流吃紧、融资迫切成为大部分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今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他指出:“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党和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视与关心体现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上,也体现在落地执行的显著成效上。从今年6月,央行创设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到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草案)》,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小微企业。在降低政策利率与增加流动性供给双向发力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直达性、精准性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这些资金共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
在源头活水上做“加法”,也要在发展上“松松绑”“解解压”,让小微企业在疫情影响之下“轻装简行”。截至今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3.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6-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国务院多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从减免或降低房租、税费、电费到严禁平台企业收取高价服务费、放宽登记经营场所限制,畅通政策传导,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刀刃向内加大“放”的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的动力。
国家有顶层设计和政策推进,地方也有“妙招”和“及时雨”,中央与地方同心同向、集中发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各地方政府聚焦企业的用工、用能、房租、物流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接续不断,精准把握“放水养鱼”和“大水漫灌”的关系,把握“收”与“放”的度,实现“晴天送伞、下雨收伞”。如浙江充分发挥优势,依托大数据技术,对63万户小微企业精准分类、精准排摸,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通过打造小微企业园,提供“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公共服务”一站式“后方保障”,助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杭州的数字金融让银企信息壁垒有效打通,依托“杭州e融”综合服务平台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温州率先探索“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贷款”模式,实现一份书面“承诺授托”就可申请贷款,有效打通小微企业缺少抵押品、担保费用高等融资堵点。
非常时期下非常之功。畅通融资、减税降费、优化办事环境,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惠企措施。成本降下来,效益提上去,企业有了活力,市场有了生机,经济发展就有了动力。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