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在全球疫情阴影仍未消退、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今年“双11”,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网上购物嘉年华如约而至,各大电商平台超过1500万种商品打折售卖,并使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再次创造刷新纪录的成交额。中国电商交易呈现火爆景象,从小处看是一家一户对美好生活的幸福买卖,从大处看则展现出我国市场活力和消费强劲复苏的态势。
消费是中国经济抵御风浪的重要压舱石。无论是“六稳”工作,还是“六保”任务,最终都要靠强大的消费力来支撑。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考验,我国科学地处理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及时调整了消费方式,有效满足了刚性消费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实现了风险对冲与经济稳定。尤其是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消费作为国内外市场主体的重要连接点,扮演着十分重要且韧性强大的角色。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与日俱增,并使得“双11”“6·18”“双12”等购物节相继兴起,无论是从线下到线上,“线上购”还是“买全球”……近14亿人口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潜力,是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最可靠保障,不仅持续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增长点,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蓬勃动力,蓄积后劲,而且为中国在应对外部冲击时赢得战略回旋余地,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信心、提供更多消费红利。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起点。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新消费全面复苏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在智慧物流、云计算、电子支付等技术的支撑下,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让互联网与制造业、消费端与生产端更好地链接起来,生产出更多与消费升级同向而行的新产品,并建立合理且高效的采购方式、打造安全且迅速的物流网络,不仅让企业在这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生长,而且以此提升整个经济供给侧的效率与品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的消费支撑。
消费升级呼应着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消费规模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消费结构也在自我迭代、优化升级,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消费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升级。消费既要看量也要看质,尤其是伴随直播等新业态的兴起,在这场消费者、品牌商家和电商平台共创的社会创新实验中,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各类电商平台须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供需结构,线上线下携手,加快对线下门店的整合和积极拥抱数字化,并通过数据洞察,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寻找市场增量和消费者“买单”之间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在为消费者营造更好购物体验的同时,激发消费市场的更大潜力。
消费升级需要通过创新供给来实现。在双11这场全球商业竞技中,越来越多商家正以敏锐的嗅觉找到细分市场,在新赛道上加速起跑。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如果说消费规模的扩大是对经济发展保持信心的基础,那么消费升级则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让企业脱颖而出的机会。因此,如要找到制胜未来的法宝,必须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消费端的大数据逆向优化生产端的产品制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将线上、线下、物流、数据、技术等完美结合,打通线上消费端和线下生产端数据,实现精准的供需匹配,以及规模化的柔性生产、定制化生产,为消费升级与供给升级的联动提供动力支撑。
坚信,有庞大的消费规模支撑经济基本面,有全新的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适应新消费需求的新供给、新场景、新体验会越来越多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会越来越强劲,美好生活的新图景会越来越清晰。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