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一个都不能少”,见证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蓝炜
编辑: 孙璐
2020年11月24日 10:08:52
分享到: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11月23日,随着难啃的“硬骨头”逐一攻克,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时强调,中国即将提前1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一个都不能少”是中国脱贫攻坚工作一直以来的坚持,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殊的牵挂。今年以来,从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安徽到湖南,所到之处问饥寒、询冷暖、察民情、看发展,最是贫困放不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是总书记持之以恒推动的工作。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脱贫攻坚的时代任务碰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切难上加难。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咬定目标不放松,才能在重重考验下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从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到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宣布脱贫,成为中国贫困县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脱贫攻坚之路稳扎稳打,“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为了脱贫路上的每一个“关键少数”,为了让全面小康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涌现出黄文秀、李军、杨松峰、卢昌范等一批扶贫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点燃苦寒贫穷的土地。截至2019年6月底,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成为精神的旗帜、时代的楷模。“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一次次精神洗礼,一场场脱贫接力,让“一个都不能少”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稳定性,如何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并确保有效性,如何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是新起点上的新考验。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上,也要“一个都不能少”,形成包括精准识别、预警监测、救急纾困、内生脱贫等在内的“规定动作”制度设计,确保脱贫不返贫、日子更红火。城市乡村要同频共振,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等政策,深入推进乡村“最多跑一次”,让乡村与数字经济时代接轨,与新消费市场接轨。村子里不仅要有通往外面世界的康庄大道,更要迎来古村复活后的八方来客,迎来生态修复后的价值转换,迎来乡愁记忆里的文化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合力建设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从深度贫困到富裕花开,无数的蝶变、无数的诗章凝聚起初心的分量,一幅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将缓缓展开,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是中国自信的最好印证,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