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教材里的“星光”足以影响一生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蓝炜
编辑: 张小雨
2020年12月04日 16:55:16
分享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对于许多人来说,人教版教材是求学路上的共同记忆,知识的雏形生于斯长于斯,课本里的点点“星光”汇聚成了人生航道上的灯塔。

  “星光”太弱,会让求知的人迷失了方向;“星光”蒙了灰,会让寻路的人误入歧途;“星光”璀璨,则会让人铭记一生。正因如此,“用心”二字词浅情深,透着沉甸甸的重量,关系着“星光”点亮的方向,扛着时代关于教育的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也扛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光荣使命。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教材的“星光”应该指向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爱党、爱人民,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理直气壮的,也是理所当然的,由不得半点犹豫和含糊不清。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就曾指出,“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教材的方向失了准,教育的航道也会跟着“跑偏”,香港通识科“毒教材”就是个例子,因内容存在严重偏颇而饱受诟病,成了香港教育的一大痼疾。为教材校准方向迫在眉睫,只有在“正道之光”的指引下,奋斗岁月才能避免如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星光的璀璨照亮了黑夜。教材有了自信,文化的自信才能深入人心。教材的自信源自对优良传统的坚持和弘扬,守护好传统文化,才能照见美好的未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曾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传统经典,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和奋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才在课本里拥有每一个时代的现实意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我们对春天生机盎然的初印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景色里,有对自然的科学启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了时代呼应。对优良传统的弘扬,应充分体现在语文教材中,更应充分体现在物理、化学、数学等其他课程中,让审美方式与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引领人、塑造人。

  归回优秀传统是对历史的坚守,推进改革创新则是面向未来的态度。知识是冰冷的,但是时代是流动的,也是温热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教材也应该及时回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新问题、新挑战。内容上需要与时俱进,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上天入海”科技领域的新突破、新辉煌,钟南山、黄文秀、张桂梅等时代新英雄、新楷模,值得在教材中拥有一席之地。

  人生征途,星辰大海。教材里的“星光”,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也关乎民族的未来,用心才能出精品,用情才能成经典。愿教材里的“星光”足够闪亮,凝聚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不懈追求。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