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粮食生产“十七连丰” 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强音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罗建华
编辑: 张小雨
2020年12月11日 12:10:58
分享到: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2020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十七连丰”的背后,表明我国农业发展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不仅摆脱了底子薄、积累少、“靠天吃饭”的局面,更站上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共和国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固。14亿中国人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战略”筑牢粮食稳产高产“压舱石”。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保障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依据农业生产情况的新变化,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确立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新目标,持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支持力度,不断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提高、物质基础更加雄厚。

  “金扁担”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科技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越挑越稳的农业现代化“金扁担”,不仅挑来幸福生活,也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放眼现实,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北斗卫星导航大农机等硬核科技装备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满身土”的传统耕作,到现在“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的现代化模式,农机装备应用正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不少农民摇身一变成为“码农”,农业生产跑出了“加速度”,进一步夯实稳产高产基础。正是有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才有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作为口粮的水稻、小麦自给率达98%以上;才有了我们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

  “有担当”作出粮食安全治理“新贡献”。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一方面,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中国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