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一南一北双“管”齐下 开创我国跨海通道新纪录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罗建华
编辑: 张小雨
2020年12月12日 12:50:31
分享到:

  12月9日,我国南北双海底沉管实现同日精准对接。其中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即大连湾海底隧道完成首节沉管安装,实现寒冷地区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节安装,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关,再创长度纪录。

  一南一北两大超级工程同日完成关键节点,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倡的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设领域的新纪录,彰显了我国在跨海通道建设中强大的综合协调、资源统筹及科技创新实力。

  敢于攻难关,展示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大连湾海底隧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也是我国首个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的跨海沉管隧道。作为世界上单孔跨度最大、结构外包尺寸最大,同时也是仅次于港珠澳大桥的第二长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隧道全长5.1千米,共由18节沉管组成,此次安装的E1沉管为非标准管节,长135米,宽33.4米,高9.7米,重约4.1万吨。E1管节施工海域为岩石基础,地质状况较差,无法采用全抬升式常规整平船插桩作业,研发团队在国内首创整平船全漂浮式整平工艺,填补了我国跨海通道领域碎石基床整平工艺空白。为确保沉管顺利对接,研发团队历时六年多时间攻关,科研立项25个,完成专项施工方案140项,克服了对接端水域狭窄、带缆方式繁琐、沉管纵坡大、安装精度要求高等诸多技术难题。面对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建设者们一路披荆斩棘,克难攻坚,一一化解,充分展示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敢为天下先,彰显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与大连湾海底隧道施工同步,9日凌晨,2000余公里外的伶仃洋上,同样由中交一航局团队负责施工的深中通道顺利完成E6管节对接,建成隧道长度达948.5米,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再次刷新长度纪录。E6为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8万吨,沉放水深超过30米,是由西人工岛斜坡段转为中间段施工的首个管节。施工中,项目团队持续创新,自主研发出世界首制沉管运安一体船“一航津安1”,世界最先进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等核心装备,推动沉管隧道施工领域进入“智能化”时代。施工中,项目团队克服多项重大挑战:施工位置距社会航道最近处仅90米,过往船舶闯入施工区域发生碰撞风险增加,船行波对沉管沉放干扰增大,现场东北风达到6级,顶风、顶流、顶浪,船机负荷明显加大。E6安装完成后,再次验证了我国核心装备的强大性能。正是秉持这种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的信心信念,建设者们朝着“世界最先进”稳步推进,展示出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在跨海隧道建设中,我国是目前国际上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18年10月24号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港珠澳大桥赢得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获得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如今,一南一北,两大跨海交通工程,攻克技术难题接连刷新纪录,不断把“最长、最大、最宽”的纪录写进世界跨海通道领域建设史。展望未来,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就一定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