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以国之名悼念 凝聚不忘历史矢志复兴的磅礴伟力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罗建华
编辑: 张小雨
2020年12月13日 15:16:59
分享到: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2020年12月13日,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把时针拨回到83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一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014年2月27日,国家以立法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曾这样宣示。6年来,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来中国的深刻教训。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永久和平才会成为愈发切近的希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如今,我们深切缅怀遇难同胞,不应忘记中华民族的伤痛历史,尤需牢记“落后就要遭受欺凌,自强才有尊严地位”的历史启示,自觉将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化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化为捍卫和平的强大意志,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揆诸现实,国家公祭日设立的6年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矢志不渝,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让我们牢记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带着伟大胜利的历史记忆再次出发,为国家发展奋斗,为世界和平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以此更好的告慰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