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绿水青山里要有鱼跃鸟鸣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逯海涛
编辑: 沈韩宇
2021年01月18日 09:07:22
分享到: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向世界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跨越时空的“中国声音”,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更是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前些年夏天的第一枝荷花、冬天的第一朵腊梅,到松鼠、鸳鸯、野猪、猫头鹰,甚至中华秋沙鸭等一些更稀有的野生动物也频频现身西湖。今年一开年,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上演了一出老鹰捉松鼠的“惊险戏码”。不仅有婉转啼唱的莺,更有搏击长空的鹰,西湖展示出越来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完整的生态链。身处闹市,却能感受到越来越生猛的自然脉搏,着实不易。这样的变化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城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十几年来的悉心坚守。

  曾经,天生丽质的西湖也一度变得灰头土脸。2003年,在当时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西湖水质被判为劣Ⅴ类。周边农作物施用的化肥与农药,成为西湖“增肥”的罪魁祸首。而一度过于明亮的夜间山体照明,也严重干扰了飞虫、小鸟、猛禽的正常生活。后来,通过采取类似底泥疏浚、环湖截污、钱塘江引水、调整山体照明等一些“外科手术”式措施,西湖才逐渐恢复了生机。城市和山水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只有对大自然保持克制和尊重,我们才能找回儿时记忆中的鱼跃鸟鸣;只有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我们才会敬畏自然;只有认识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存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联系,我们才能够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这样的理念也在更大范围内不断得到践行。刀鱼阔别20多年重现兰江,衢州、丽水多地上演“熊出没”,“世界动物活化石”金斑喙凤蝶现身泰顺乌岩岭,中华斑羚、中华穿山甲穿梭于神仙居的崇山峻岭……珍稀动物出没浙江的一串串足迹,也标注着全国首个生态省浙江在生态治理和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在“八八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浙江不断推进生态省建设。10多年来,浙江人民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续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升生态优势、接续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

  绿水青山里要有鱼跃鸟鸣,生态环境治理需放大优势,久久为功。虽然已经取得很多成绩,但与美丽中国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防治污染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城市垃圾处理、近海海域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公众环保意识……补齐这些短板,需要瞄准问题,放大我们的优势,利用好这些年积累起来的治理经验,争取让生态文明更上一个新台阶。可以预见,不仅是柳浪闻“鹰”,更多原生态的自然场景也将出现在中国的山水之间。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