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我国市场主体逆势大幅增加并保持较高活跃度。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500万户左右。上亿市场主体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为我国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市场主体活力是由营商环境决定的。优化营商环境,财政、货币政策共同促进,市场主体数量必然大幅增加。去年1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为优化营商环境颁行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明确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等措施;12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发布,清单共列入事项123项,比2019年版清单减少8项。各类行政审批大幅压缩,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压减90%,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新设企业同比增长,表明优化营商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监管公平公正并便利化,加之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必然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暖企纾困多策并举给市场加油。应对疫情冲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地各部门围绕市场主体出台了涉及减税降费、融资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强化减税降费阶段性政策,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创新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资金快速精准投放到终端,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给企业输血,投放3000亿元抗疫保供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增加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实现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逆势大增,活力迸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扶持。
数字赋能加快市场主体孵化。在新增市场主体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彰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落实。2020年,网上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19年增长14.8%。同时,由于数字引领,催动传统零售业加速转型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当然,除了数字经济提供硬支撑之外,与我国一系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密不可分。
市场主体活力根本上在于营商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一些短板仍需补足的情况下,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探索政策体系的创新集成,推进减税降费,对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尤为关键。
不难看出,在市场主体逆势大增的背后,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政务服务便利化等一系列政策协同发力的结果。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