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影响到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打击治理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也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此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二十几年前网络诈骗犯罪手法开始出现至今,伴随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骗局数量快速增多,渗透领域复杂延伸,加之技术手段的越发隐蔽,使得百姓被诈骗套路的案件更加触目惊心。有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手段进行过归类,竟涵盖冒充工作人员、中奖诈骗、诱骗安装系统等20多种。尤须警惕的还有疫情持续影响下,网络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呈多发态势,流量快速消费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防不胜防的风险隐患。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打击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一种常态,重压之下决不能心慈手软、知难而退,加大惩治力度是防范网络骗局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依法治网的原则,从源头上加强对电信业务市场、银行平台、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监管,强化主体责任,从严改进漏洞治理制度,层层设置防线。重拳出击也离不开五指合力,看似简单的作案手段,实则需要公安、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部门行业间的跨界共治,通过环环相扣、合力出击,让“老鼠过街”般的网络诈骗行为在严密“天网”下无所遁形。
减少网络骗局的发生,除了靠职能部门严打,重点还在于日常预防,掌握不上当受骗的主动权。分析多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罪犯之所以能得逞,关键在于利用了人们的心理漏洞,攻破了防线。有些手段并不高明,甚至有时明知可能是骗局,但还是“贪小便宜、追高收益”的心理作祟导致头脑发热,一冲动就被诈骗分子牵着鼻子走。所以,在日常生活容易放松的时候,要格外擦亮眼睛、清醒辨别,掌握“雾里看花”的科学方法,让无孔不入的电信网络诈骗最后无功而返,失去滋生的土壤。当然,有时受骗者的“失误”也和反诈骗教育接触少有关,所以提高反诈宣传成效仍须创新方法,让人意识到这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而非无关紧要。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打击防范网络骗局和疫情防控道理相通,要治更要防,有刚的反诈力度,也要有柔的防范意识。相信,无论今后网络诈骗花样如何改变,只要我们严阵以待、共同努力,都将经不住理性思维的抽丝剥茧,挡不住群防群治的阳光能量。(许乾虎/文)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