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要城市化,不要城市病

燕赵都市报 李妍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5月13日 12:08:30

更多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过。然而,在当下中国的一些城市,品咂这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人口膨胀、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病”。“城市病”集中爆发,城市究竟该何去何从?我们该怎样治理“城市病”?未来的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毋庸讳言,根据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的确可能带来“城市病”:当城镇化率在30%—50%时,“城市病”处于显性阶段;城镇化率为50%—70%时,“城市病”可能集中爆发。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又在短短3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国的“城市病”显得更为突出。不过,是不是城市化就一定意味着“城市病”?是不是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病”就会越严重呢?

  未必。事实证明,世界上如伦敦、东京、纽约等知名大都市,的确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遭遇过严重的“城市病”。但随着城市发展理念及管理手段的不断推进改善,这些超级大都市已经逐渐摆脱“城市病”,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完美转身。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城市在城市发展规划、公共管理中,开始更加注重通过规划与立法纾解城市中心功能,避免城市集中过多功能,避免“摊大饼”无度扩大;更加注重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构建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也更加注重人与城市产业的融合。甚至,过去我国城市居民“工作在前院,睡觉在后院,上学看病一个院”的生活模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重新拾起,成为避免“城市病”的重要方式。

  如东京就是通过实施“副中心”战略,使副中心和中心城区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纾解了中心城市压力,并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中心—周边新城—邻县中心”的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伦敦同样注重中心功能的纾解,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就以大伦敦地区为核心,形成了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这样既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都市经济区,也避免了单中心城市高度集中的城市功能。而无一例外,这些城市都十分注重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同时,为了避免人们每天在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做远距离的“钟摆流动”,一些城市开始注重产城融合,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同步推进,城市既发展产业,又促进产业人员在本地居住,避免城市人流动造成交通压力。比如新加坡就大力倡导“垂直城市”的规划理念。一个大的楼宇群,楼上居住,中间是商圈、服务加餐饮,底层是地铁和公交,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生活。要出门时,电梯坐到一楼,公交地铁就来了。

  这些经验其实也在说明,城市化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城市病”,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大可不必再去走那些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而更应该吸取教训,沿用经验,去刷新城市发展的理念,去重新梳理城市发展的规划。尤其是,在中国城市新一轮的城镇化发展浪潮中,就更应该避免简单复制当下我国大城市的发展模式,避免城镇化出现第二轮“城市病”。要城市化,不要“城市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城市理应找出求解路径。

标签: 新型城镇化 避免城市病 公共服务健全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