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医生分级“临床导向”,符合医改方向

新华每日电讯 廖新波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8月06日 14:13:10

更多

  据媒体报道,深圳准备在国内首推以临床指标为导向、将医生分为9级的人才评价制度,该制度将打破以课题、科研论文为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未来,医生的收入可能直接与级数挂钩,不再与医院收入挂钩。这个做法,有望对现有职称制度产生冲击,如果支付制度改革也能跟得上,将有助于实现医师多点执业。

  目前,医生职称评定过于依赖发表论文和科研,严重忽视医生的临床技能,已被诟病多年。一方面,这造成部分医生高职称低能力。有专业人士建议看病找副主任医师,认为“副主任医师是‘经济适用’”,从某个角度也反映出问题的存在——职称高并不意味着临床水平高。按照现行职称评价标准,致力于临床的医生晋升无望,假如没有发表论文的天赋,就算临床水准再高也无法评上主任医师。

  现行职称评定制度遭诟病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职称评聘,很多医生都忙着发表论文、申报课题,论文造假时有发生。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表示,目前基层医院医生的科研论文90%都涉嫌造假。确实,每年那么多课题,又有多少转化成了科研成果?显然,这种现状早已与职称制度设置的初衷——激励医生重视科研、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相距十万八千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的医生分级制度以临床为导向,是对实行了多年的以论文和课题为导向的职称制度的冲击。临床导向有利于医生专注于临床技能的提升,使患者更加直接地受益;论文、课题导向,则有利于医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如果科研成果能够得到有效转化,那么也能让患者间接受益。虽然两种导向意义不同,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医生提供可选择的机会,因为并非所有的医生都适合临床,也并非所有的医生都适合科研。一味重视某个导向,只会造成效率的低下。

 [1] [2] 下一页

标签: 医师多点执业 深圳医生实行分级制 医疗改革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