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人不能成为AI附庸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王彬编辑:詹娇媚 2025-09-01 15:45:08

  近日,良品铺子某款产品的宣传图片显示“花生长在地上”被指“缺乏常识”,从而引发讨论。对此,良品铺子回应称,他们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错误使用了由AI生成的图片素材。

  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这是常识中的常识。但良品铺子的一众成年人却不知道,这何等荒谬。按照良品铺子的说法,这是工作疏忽所导致的。一个人疏忽或可理解,但一群人都没有看出问题,这说明内容审核机制集体失守了。除了“花生长在地上”外,良品铺子另一张宣传图片则被指背景中的花生地像玉米地,对此良品铺子也承认错误使用了AI生成的图片素材。连主打童叟无欺的产品宣传图片都能接连“AI造”,不禁令人怀疑,良品铺子用AI生成宣传图片,是不是一种习惯和普遍行为?

  随着AI应用在现实场景中的日益普及,泛滥的AI假图也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乱象。在这种背景下,有两个问题随之摆在了全社会眼前。一个是人对AI盲目信任和过度依赖的问题,另一个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捷,让违法违规行为的门槛大大降低,消耗了社会信任,助长了不正之风,也放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系数。这些都可以归结为“AI技术的滥用”。“花生长在地上”式的笑话,或可一笑而过,但当AI滥用渗透到关乎公共利益的事情上,带来更大的现实危害时,恐怕我们就笑不出来了。这也说明AI应用的边界亟待规范。

  在一个人机高度交互的时代,“如何更好使用AI”,是一门大学问。新技术虽好,但不可“贪杯”,当明确人的“主导性”和AI的“服务性”。可以让AI提高效率,但不可使其喧宾夺主,要让AI赋能千行百业,而不能给千行百业添堵,否则人倒成了AI的附庸。每一个人应当是“把关者”“审核者”,回归常识常理常情,莫让AI来取代人的思考、判断和决策。不然,对于人来说,被踩在脚下的不只是常识,还有智商。


标签:AI假图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