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爸爸”,一种守护
近日,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主办地浙江,有两个特殊的“爸爸”火出了圈,成为生态保护领域的暖心符号。一位是被称为“鹿爸爸”的章叔岩,另一位是“鸳鸯爸爸”陆建利。
36年,日复一日,章叔岩行走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听!小鹿找妈妈会发出“咪咪”声,成年鹿感知到陌生气息会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同伴,公鹿比母鹿的叫声更洪亮。“鹿爸爸”熟悉山间精灵的各种叫声。与此同时,被杭州市民亲切称为“鸳鸯爸爸”的陆建利,在清晨六点的西湖,就架好相机开始记录湖中水鸟的日常,他用9年时间见证了1476只小鸳鸯在西湖诞生。
人们读着这样的故事,心中不由喟叹,这哪里是普通的保护工作。没有冰冷的监测数据,没有生硬的政策宣讲,只有人与动物之间热乎乎的情感羁绊。章叔岩说,每年9到11月梅花鹿发情期,那呦呦鹿鸣就是大自然送他的礼物。陆建利也笑称,看见小鸳鸯顺利试水,心里比什么都高兴。这种将观察化为对话、将责任升华为热爱的守护,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就是一种双向的陪伴。
长久以来,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径,人们总有诸多讨论:是依赖更先进的监测设备,还是依靠更严苛的法律条文?“鹿爸爸”与“鸳鸯爸爸”的行动,给出了最温暖的答案:情感连接,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保护动力。
可以看到,这份连接,正悄然改变着浙江的生态底色。杭州百姓自发组织了鸳鸯护卫队,每到繁殖季还会在荷区搭建起爱心桥,方便小鸳鸯的出入。清凉峰的村民跟着章叔岩加入护鹿队,巡山护林成了日常。曾经“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保护,如今变成了全社会的齐心行动。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浙江森林覆盖率58.55%,居全国前列。已建立300多个自然保护地,覆盖近10%的陆域面积,新增物种数连年领跑全国。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章叔岩”“陆建利”用热爱筑起的屏障,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有人说,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专业活,离普通人很遥远。但“鹿爸爸”和“鸳鸯爸爸”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可以是章叔岩在林间踩出的每一道脚印,是陆建利相机里的每一张照片,也可以是市民随手拍下的鸳鸯身影。只要保护意识融入日常,对自然的热爱变成本能,每个人都能当生态守护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西湖鸳鸯,大城小爱。章叔岩和陆建利的故事,不是偶然的个体选择,而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更是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写照。它传递着最真挚的启示:每个生命都该被温柔以待,每份热爱都能点亮保护希望。只要我们蹲下来倾听自然的声音,用尊重守护生命成长,地球家园就会充满生机、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