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景区50万件雨衣免费发放,宠客就是要“知冷知热”

来源:红网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毅 2025-10-03 14:24:11

  10月1日,有网友称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游玩时遇到下雨,在景区领到了免费的雨衣,令人意外,也为景区的服务格局点赞。“清园发的雨衣看着像一次性的,但实际上不是,用完收起来能用很多次。”另有游客盛赞,很多景区一二十元买的一次性雨衣一穿就破,这个雨衣免费送,质量还不错。随后,景区发布视频称:“50万件雨衣已就位,清明上河园实力宠粉,让您不惧雨天,十一放开玩!”

  这一“实力宠粉”的举动,不仅赢得游客点赞,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被网友称赞“开封的格局打开了”。在旅游消费不断升级的当下,送雨衣恰恰戳中了游客对“有温度的服务”的期待。

  相较于不少景区将雨天视为“盈利商机”,把一次性雨衣炒到十几二十元,且质量差到“一穿就破”,清明上河园的选择尽显诚意。游客口中“看着像一次性,实则能反复使用”的雨衣,没有印满商业LOGO的“朴素”设计,以及工作人员那句“提供必要帮助是应该的”的淡然回应,都在细节处传递出景区对游客需求的重视。

  这种重视,不是刻意讨好的营销噱头,而是将“以游客为中心”融入日常运营的自觉。当游客因下雨发愁时,景区提前备好雨衣;当游客担心“景区商品必贵”时,隔壁万岁山武侠城用“7元雨衣比门口小贩还便宜”打破刻板印象。当地景区的一系列操作,本质上是用换位思考的服务,消解了游客与景区之间的信任壁垒。

  旅游体验的好坏,往往藏在意外发生时的应对里。对游客而言,国庆出游本就承载着放松身心的期待,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很容易打乱行程、影响心情。此时,景区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决定了游客对这段旅程的记忆走向。景区没有让游客在“淋雨游园”和“高价买劣质雨衣”之间做选择,而是主动递上解决方案,用50万件雨衣搭建起“遮雨棚”,更撑起了景区的口碑。

  正如直播画面里,观众台上穿着统一雨衣的游客专注观看表演的场景,那份从容与惬意,正是优质服务赋予的旅游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会转化为游客的“二次传播”,他们会在社交平台分享经历,会向身边人推荐景区,而这远比任何广告营销都更有说服力。

  从行业视角看,“免费雨衣”也为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硬件设施的比拼早已不是唯一,软件服务的温度与格局,正在成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过去,部分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忽视服务细节,甚至存在“一锤子买卖”的短视思维,最终导致游客流失、口碑下滑。

  而真正的“宠客”不是靠打折促销的短期让利,而是在每一个可能让游客犯难的节点上“知冷知热”。雨天送雨衣,酷暑备凉茶,迷路时多一份耐心指引,咨询时多一句细致解答。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恰恰是景区留住游客、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50万件雨衣的成本或许不低,但清明上河园收获的,是比金钱更宝贵的游客信任与品牌价值。当越来越多景区开始效仿这种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旅游行业才能真正摆脱“宰客”“套路”的负面标签,走向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毕竟,游客想要的从来不是“被讨好”,而是被尊重、被善待。清明上河园的雨已经停了,但它留下的服务启示,值得每一个景区细细品味:旅游的本质是传递美好,而有温度的服务,才是抵达美好的最佳路径。


标签: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