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体育+,活力多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高路编辑:张达磊 2025-10-27 10:52:15

  全网传播量达9亿,赛事规格、参与人数创造新历史——这是省第五届体育大会26日闭幕之际公布的一组骄人数据。自今年7月开幕以来,这场以“人人爱体育·跃动山海间”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盛会,在之江大地上点燃了全民参与的运动热情。体育大会不仅是全省群众体育水平和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年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大检阅,激发了全社会参与热情。从赛事之热中,可见群众体育融合式发展的光明前景。

  让不同群体彼此融合。比如本届体育大会最具创新性的举措是打破了传统赛事的竞技壁垒,首创五大主题嘉年华活动,让体育回归全民参与的本质。时尚体育嘉年华融入科技元素,打造虚实结合的互动赛场;沙滩嘉年华依托台州滨海资源,推出腰旗橄榄球等新兴项目;银龄嘉年华为老年人量身定制地击球、兜球等项目;亲子嘉年华推动全家齐上阵;丰收嘉年华将农耕文化与体育竞技结合。正如赛事主题所强调的,“人人爱体育·跃动山海间”,不分人群、跨越山海,体育可以让我们彼此走近,在融合中创造社会和谐发展环境。

  与城市更新的融合,主动汇入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群众体育的根基在于设施。我省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体育设施建设从“专项配给”转变为“嵌入式供给”。通过利用高架桥下、公园绿地、城市边角、废旧厂房等“剩余空间”,巧妙地将体育设施编织进城市肌理。这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更是对城市功能的有机补充。一条条延伸的绿道、一块块“金角银边”上的球场,让城市从“水泥森林”变成了可漫步、可运动、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种融合,让体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美丽风景。在宁波,鄞州区花三年时间打造了300多个嵌入式体育新空间,让体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感”的重要途径。

  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探索“体育+”的新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与地域新名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以“浙BA”为代表的群众赛事火爆出圈,生动诠释了“体育+”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它成功地将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群众赛事以其深厚的家园情怀和广泛的参与基础,展现了职业体育难以替代的魅力。这正是“赛事引流、文商旅农融合消费”新模式的胜利。类型丰富的群众体育比赛既丰富了体育服务的公共供给,又填补了职业体育竞技赛事无法覆盖的空白区域。这充分证明了,群众体育不仅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更是能够引爆消费、繁荣地方经济的强大产业引擎。

  预计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到44.7%,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4.5%,这是我省群众体育工作最扎实的答卷。群众体育运动的参与度高,群众体育自然就热了,两者相辅相成。与群众需求融合,与社会发展需要融合,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相融合,变被动为主动,群众体育的融合式发展可以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标签: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