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禁渔是为了更多鱼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从3月1日起,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流域迎来了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为提高禁渔效果,形成全省一盘棋,今年浙江扩大了禁渔范围,首次将八大流域纳入统一禁渔范围。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浙江人对禁渔并不陌生。从海洋禁渔到内陆干流禁渔,从“向江海要鱼”到“为江海护鱼”。浙江内陆八大水系,流系复杂、范围广、跨度大,实施统一禁渔是更好养护水生生物资源、让水域得到“休养生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之需。
俗话说,“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担鱼”……每年3至6月是浙江八大流域主要经济鱼类和优势种的繁殖季节。设立禁渔期,就是根据鱼类生长、繁殖的季节习性,在鱼类集中产卵繁育的关键时期,保护即将产卵的亲本及幼体,为亲鱼和幼鱼提供一个更好的繁殖、生长的时间、空间,使之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补充提升。
而据较早前的浙江省重点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在鱼类起捕时,达到起捕规格的鱼类数量较少,个体小型化现象突出。重要的经济鱼类中,有些江段的小型化鱼类比例甚至高达70%。其中,钱塘江的鱼类种类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49种已经下降到120余种;中华鲟、白鲟、鲥鱼、太湖新银鱼等鱼类,已经难觅踪迹;就连黄蚬这种过去百姓餐桌上的常客,竟然也成了“稀罕物”,说明鱼类资源已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
为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和优化水域生物群落结构,多年来,浙江一直致力于海洋和淡水的增殖放流活动,且放流鱼苗数量一年比一年多,目的是让这些鱼苗能在江里产卵、繁衍。而禁渔期设定在3至6月,就是因为这是大部分鱼类的繁殖季节,禁渔可保护鱼类安全产卵、繁殖后代,壮大“原住民”家族,以实现八大水系中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和土著鱼类资源修复。
“发展道路千万条,生态保护第一条”。实施禁渔期,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热爱自然、热爱母亲河,使保护“生命之源”成为每个人的一种自觉,真正让“百鱼竞游、千里绿岸、万顷碧水、人水和谐”成为之江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李治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