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脱贫攻坚 袖子怎么才能撸起来

人民日报  李智勇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2月03日 14:32:54

更多

脱贫,贫困户不能袖手旁观、坐享成果,输血不如造血。这个道理不难懂,也老说。然而,怎么才能让贫困户撸起袖子干起来呢?

  脱贫,贫困户不能袖手旁观、坐享成果,输血不如造血。这个道理不难懂,也老说。然而,怎么才能让贫困户撸起袖子干起来呢?

  今年春节,经村串户走亲戚时,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这个“造血”问题。我的老家在河南商丘市的民权县,这是一个贫困县,我的打算是,找几个确实已经“造血”成功的人或村,瞧瞧看看。

  下乡后感知的第一个变化,是在老颜集乡舅舅家附近的村里也有反季节大棚了,而且,一片接一片。这村离县城大约70里。过去,县城周边大棚多,生产了菜直接供应城里;如今,反正路好走了,半个钟头的距离不是距离。问问“棚主”咋想到种大棚,他说,“看人家咋富的,俺不能学吗?克隆一家伙!”克隆的人多了,平均价格不就下来了吗?县郊吴庄的崔老汉说,他学俺,俺不能再学外地?“俺的大棚现在改名叫杂果采摘园了!黄瓜、樱桃、丝瓜、草莓,都种!丝瓜全县恐怕就3个棚,年前卖10块钱一斤,卖出了肉价钱!”老崔不会说“转型升级”这样的词儿,干的却是转型升级的事儿。

  看来,“临帖”是造血的头一个好招。别凭空想,比着富了的葫芦画画瓢。

  第二个感受,是干部会引导,造血造得好。县城边上有个村子叫李庄,一进村,几乎家家都有个气派的大宅院。咋致的富?种蒜。村里3000多亩地,2000多亩都种蒜。这两年“蒜你狠”,大家腰包都鼓了,一户一年挣个七八万不稀罕。姓张的一位村民说,当年村里就有种蒜的基础,干部又引导推广。“人家说,现在这个市场需求,种5年,就算3年都低谷,有两年好年景,都比种别的强!这话把好多人都说服了。”

  办职业学院给当地制冷企业输送劳动力、在林区引导林下养殖,在黄河故道区引导旅游、农家乐……干部研究本地资源和市场可能的连接点,给群众搬梯子、当高参。有时候,贫困户创业就业就差中间这架梯子。

  曾经跟一位学者聊天,他研究农村懒汉现象。他说,懒汉为啥懒?别忽略了一种经济学原因,那就是土里刨食的边际效益增长有限。累死累活多收个三五斗,有些人就觉得,不如游手好闲,亏不了多少,落一个自在。当致富的门路次第打开,增长不再是三五斗,弄好了翻十倍都有可能,这个时候,还用多劝吗?

  要想激励贫困户撸起袖子干,应该千方百计为撸袖干创造好条件。

标签: 脱贫;加油干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2035164967049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