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了侯尤雯和武亦姝两位“古诗词网红”
来源:上观新闻 章友德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2月07日 14:36:07
懂得尊重孩子兴趣并支持孩子发展兴趣的父母是不容易的,因为在这样一个教育功利化的时代,尊重了孩子的兴趣,有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最近,一位叫武亦姝的高一女生、一位叫侯尤雯的初一女生,先后成为网红,引发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据专家估计,前者能够背诵2000首古诗词,后者能够背诵1000首古诗词——要知道,她们还只有16岁和13岁。
侯尤雯是闵行区文来中学的学生,以如此小的年龄有如此惊艳表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童子功”——据报道,她从2岁多就开始学习唐诗三百首。在独生子女成长特别是“00后”的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普及,这一代父母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迅速增加。即使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家长们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意识也空前高涨。当然,更多家长是从小送孩子上奥数、英语等等培训班。但侯尤雯的父母一直坚持,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个人兴趣。“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学奥数,心里也会有抵触。”懂得尊重孩子兴趣并支持孩子发展兴趣的父母是不容易的,因为在这样一个教育功利化的时代,尊重了孩子的兴趣,有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当然,已经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功利化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问题催生了改革,中国教育因此开始了大量改革。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丰富的上海,更是早就开始了教育改革的探索。以侯尤雯以前就读的闵行实验小学为例,由于是公办小学,学校布置的作业少,学生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按照兴趣选择参与喜欢的活动,而学校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兴趣学习环境。
当酷爱古诗文的侯尤雯来到文来中学后,她可以在新的环境下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因为升学考试的重压埋没了自己的兴趣。文来中学为学生自编传统文化教材,开设多门自主拓展课程,组建学生古诗文学习社团。这使得像侯尤雯这类对古诗文有强烈兴趣的学生,有了进一步成长的良好条件。侯尤雯因此进入了学校的古诗文竞赛队,与其他有着同样兴趣的同学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像这样的学校,在上海还有很多。
虽然侯尤雯的父母并非文学专业出身,但他们非常注重对女儿传统文化的熏陶,还为女儿专门请了一位古诗文老师,每周两小时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可见,获得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闵行区一等奖、上海市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只是这种长期教育的自然结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是侯尤雯成为“古诗词网红”的重要原因。
同样,来自复旦附中的高一女生武亦姝之所以取得看似不可能的成绩,用她自己的话说,纯粹是因为“喜欢”。因为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如何尊重每个孩子的兴趣,如何为孩子发展兴趣创造条件、改善环境,这对于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来说,都是很有启示意义的。当更多的孩子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去学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当孩子们真正以兴趣来学习经典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传统就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从尊重每个孩子的兴趣开始施教。因材施教是我们几千年传承的教育理念,却在近代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像文来中学、复旦附中这样的学校,都是上海重视博雅教育的特色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这些学校认识到尊重孩子兴趣、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并为此付诸努力。期待更多家长和学校,都以侯尤雯、武亦姝的家长为榜样,以文来中学、复旦附中为榜样,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该为孩子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条件。同时,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更多推进中国城乡教育的公平和均等化,为所有学生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创造环境。这是我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从这两位古诗词“网红”的故事中,真正应该借鉴的启示。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
标签: 古诗词;家长;学生;教育;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