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重新发现中华语言文字之美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胡宇齐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2月08日 11:04:24

更多

看诗词大会重在品文化之美,更重在将美的体验贯通生活。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在高速运转的当代社会,要有意识地深刻体会并主动维护这种美。不妨就做一个执着的文字爱好者,时时以汉语言之美感慰藉心灵、涵养精神。如此,语言之美,诗心之妙,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风华。

  在近日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一名16岁高中女生,凭借出色表现成为当期擂主。一票观众为她的才情折服,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节目如和风细雨般激活了根植于中国社会的“诗心”。不少观众重拾淡忘已久的诗词,感受其趣其美。

  与其说是某位选手带火了节目,倒不如说,是诗词的传统韵味更引人入胜。在这个“诗的国度”里,古典诗词灿若星河,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千年往事凭诗见,诗中自有古人的时代遭逢、人生况味,自有深刻的哲思智慧、风物人情。在当代,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与古典诗词发生奇妙的邂逅。有人沉醉于诗词,含英咀华;有人于某一时刻,顿悟诗中所言;而即便没有上述,大部分人也一定自小熟读那些课本中的经典。这些皆是深埋于心的文化基因,标注着接触、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缘由。近年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系列节目总能引发文化潮流,正印证了社会中存在着向往文化的巨大热情。这样的节目,不妨更多一些。

  这些节目在互联网时代走红,显示出端庄典雅的语言范式仍有巨大的吸引力、号召力。互联网所改变的,绝不仅是传播媒介,它至少还解构、颠覆着传统的语言风格与审美格调。网言网语年年翻新,火星文、小白文等等冲击着现代语言的使用规范。哗众取宠、浅白寡淡的风格至上,端庄典雅、含蓄简洁的表达方式似乎有些被侵蚀了。其实,现代汉语虽与古典诗词有所不同,但也是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形成;相较于世界其他民族的语言,更独具美感,比如言近旨远,内中深意叫人咂摸,比如一字多义,不同组合可生多种变化。只是,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美,远比从前更稀缺了。

  看诗词大会重在品文化之美,更重在将美的体验贯通生活。《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节目固然有一定的比拼性质,诗词背诵量大者容易取胜。但很明显,比背诵更重要的,在于赏、寻、品那存乎诗词中的神韵与美感。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在高速运转的当代社会,要有意识地深刻体会并主动维护这种美。不妨就做一个执着的文字爱好者,时时以汉语言之美感慰藉心灵、涵养精神。如此,语言之美,诗心之妙,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风华。

标签: 诗词大会;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2083958471974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