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别再用老眼光打量职校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奚建华编辑:詹娇媚 2025-09-05 18:00:00

  又是一年开学季。今年,不少高分学生迈入职业本科院校大门,开启大学生活。据光明日报报道,职业本科的“异军突起”正在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录取最高分达621分,创下浙江省同类院校历史新高,550分以上录取考生达445人。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的浪潮中,职业本科教育正打破公众固有认知,成为连接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

  近年来,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呈现加速高质量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已达87所,仅今年教育部就批准同意设置36所职业本科学校,占目前职业本科总数的四成多。浙江省职业本科院校达6所、居全国第二,彰显浙江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前瞻布局和先行态势。职校毕业生被“哄抢”、高分考生报考职校等新闻的增多,或许昭示着我国职教正迈向质变——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市场和家长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看待职教的老眼光。

  世界工厂的崛起,不可能建立在没有强大职教体系的基础上。职业本科绝非普通本科的“降级版”,而是类型教育的高级层次,核心是以“高端技能”打通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的衔接。当然,要实现“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使命,职业本科教育改革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

  突破传统模式,构建与产业同频的育人体系。根本来讲,职业本科教育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就在于,确保人才具备操作复杂化、高端化、智能化设备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院校需跳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框框,组建政府、校、企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依人社部门数据动态调整专业,聚焦数字化、绿色化领域建专业集群;课程按“基础通识+专业核心+岗位定制”设计,融入企业标准与行业认证。

  持有教师及行业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本科的“灵魂”,但当前不少教师“理论强、实践弱”,需从“引、育、评”发力。例如,设“技能大师流动站”,柔性引进大国工匠,发挥领头羊的辐射带头作用;推行教师企业轮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实践时长,将成果纳入考核;改革薪酬与评价机制,职称评审中可允许产业贡献占比达40%以上,由此推进高质量双师队伍建设。

  职业本科根基在地方,需深化校地协同防止“供需脱节”。院校要围绕地方特色产业设专业;主动对接地方龙头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比如阿里巴巴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被誉为产教融合的“浙江样板”。

  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高端技能人才缺口达3000万,职业本科是填补缺口的关键。摒弃“老眼光”,支持其在育人、师资、校地协同上创新,才能让更多高端技能人才涌现,为国家注入“技能动能”。

  (作者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标签:职业本科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