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潮评 | 驰而不息为基层减负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王斌编辑: 2024-04-06 09:45:22

  为基层减负,中央再次出手。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紧迫性。

  事实上,该项工作中央已持续聚焦多年。2019年被定为“基层减负年”,中央下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并建立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经过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近年来确实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要看到,少数地方和部门将减负流于形式,甚至走样“变异”,深受基层诟病。比如,有文号的文件少了,没文号的来文多了;纸上的负担轻了,“指尖上”的负担重了;明面上的考核少了,变相督考压力加码了……凡此种种,无不是套上“新马甲”的形式主义,需要予以及时应对和解决。

  纠治这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当下,激发“创改开”新动能,打开“稳进立”新局面,基层很关键。基层的负担减下来,干部放开手脚干,一线创造活力才能迸发出来。那么,针对顽固又反复的形式主义问题,又该如何驰而不息纠治,将为基层减负进行到底?

  树好政绩观,找准发力点。实践证明,许多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源于领导干部短期的政绩冲动,不仅折腾基层造成无谓的“内卷”,于当地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也有害无益。换言之,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看似在下面,源头往往在上级部门。因此,要坚持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在统筹谋划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之际,突出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摒弃“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避免把“层层传导”变成“层层加码”。同时,在制定政策、分配任务时,也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理解基层难处,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巩固现成果,解决新问题。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为基层减负也非一日之功。这注定是一项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一方面,我们要把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现有成果巩固好,确保不反弹回潮。另一方面,也要敢于对隐形“变异”的新苗头、“新马甲”亮剑。前不久,《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提出要刹住通过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歪风邪气。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委员递交了相关提案,呼吁减少重复填报、解决数据不通,让基层干部从手机上“松绑”,可以静下心来干实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表面看在“指尖”,根子却在“脑袋”。像“干得好不如晒得好”之类的观念滋生,忽视了以人为本,造成人被技术、数字所累的局面。这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只要“四风”问题出现新变种,不论何种形态、何种载体,都应当正风不止、执纪不休。

  把牢正方向,减负不减责。为基层减负,目的在于激发基层干部的干劲和活力。因而,减负不能单纯做减法,更要做好减负加法题。我们要特别警惕,有的地方借“减负”之名,对应尽之责、应抓之事降低标准、放松要求;有的干部,把“减负”当作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追求个人安逸、漠视群众利益等新情况出现。为基层减负,决不是减担当、减作为,减去的是形式主义痼疾,加上的应该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切实践行。当下,各级领导干部不妨抓住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的契机,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建章立制、久久为功,真正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王斌/文)

标签:
热度话题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