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东北困局真的因为东北人不行吗
中国青年报 储殷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1月18日 20:12:46
东北的振兴也必须依赖于内外两个环境的理顺,才能真正地见到成效。
近段时间,有关东北困境的讨论一直是舆论场的焦点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情绪化的表达显然降低了讨论的质量。这些观点往往忽视了基本的事实,流于肤浅的想象,甚至热衷于别有用心的地域攻击。这不仅对东北地区的广大企业、干部与群众不公平,而且也无助于真正推动东北的复兴。
坦率来说,东北地区在近几年的困境,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
其一,是外部环境不利。一方面,东北地区较为依赖煤、油、粮等大宗资源,而近几年来油、煤的价格持续走低,对东北经济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全球性的,相比于委内瑞拉、巴西、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油、煤出产国,中国东北地区的抗衰退能力甚至还是比较出色的。在过去的2016年里,资源大省黑龙江积极向内外开拓、降低对油、煤的依赖,已经较为成功地稳定了经济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经济在近几年持续走低,中日政经关系也因为安倍政府的错误政策出现了一些问题,东北地区的外贸环境相比于10年前要严峻很多。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外贸的开展是极其重要的,试想,如果丹东的对面是香港,那么丹东是否也有可能创造今日深圳的奇迹?而在沙俄开拓远东的年代,哈尔滨也曾经是毫不逊色于上海的“东方巴黎”。
其二,就内部环境而言,东北也面临着一些不利的条件。一方面,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并不利于开展商贸活动。在很多南方城市,晚上8点左右是市民下班后的消费高峰,而东北的城市8点后往往已经行人稀少,商家打烊。这不仅让城市经济活动大受影响,而且也对国企员工再就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发展,往往是围绕大型国企展开,工矿区与城市生活单位制色彩浓厚。这让国有企业转型面临着较南方一些地区更为复杂与严峻的问题。在很多时候,东北地区国企的改造,本身就意味着社会的重组、甚至是城市功能的再造。
考虑到东北地区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特殊困难,那些将东北困局简单归咎于东北人不行、东北干部不行的言论显然不负责任,而东北的振兴也必须依赖于内外两个环境的理顺,才能真正地见到成效。这意味着,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推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东北地区的外贸环境。随着俄罗斯政府开发远东力度的加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中蒙俄走廊”的推进,东北地区应有意识地打造以黑龙江为跳板的外贸走廊。另一方面,东北地区也需要充分利用气候与地理的特点,结合“互联网+”,通过绿色农业、白色旅游、林区经济来弥补气候寒冷消费不足的短板,并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转并岗、去产能。
任何老工业区的改造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但相比于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东北地区高校云集、物产丰富,只要挨过阵痛,走出一条复兴之路仍然大有希望。在转型过程中,社会不仅需要更多耐心,也需要更多的信心。
标签: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外贸环境;国企;远东;走低;气候;工矿区;丹东;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