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慎微不是过高要求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琼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2月16日 20:26:41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党纪国法不会因为“暮夜无知者”而不在场,纪律规矩也不会“事小”而原则打折。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才能防止绳从细处断,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原标题《慎独慎微不是过高要求》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提挈之恩,夜里怀金十斤馈赠,被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愧而出”。
“杨震暮夜却金”是很有名的慎独故事。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的时代背景下,对严于自律、慎独慎微的强调,其实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个现实考题:当纪律严起来了,制度的笼子扎紧了,在日常能不能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当监督之网密起来了、“高压线”管住了更多的贪腐之手,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小节上,是不是同样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体验,在众目睽睽的公众场合,我们会更自然地检视自己的言行;在“探照灯”照向自己的时候,我们也会更有约束意识、边界意识。而独身自处、无人监督时,少了外界的压力、没有他人的目光,纪律意识、道德修养可说是“存乎一心”。因此从拒腐防变的角度讲,“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才最见党性修养、个人修为,在这之中“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才是对党性更大的考验。故《礼记》里才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相对于他律而言,严于自律、慎独慎微当然是“律”的更高境界,但却不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过高要求、过分要求,而是必须筑起的思想防线,必须把好的道德关口。在不少腐败案件中,一些领导干部成为言行不一、表里相背的“两面人”,一些领导干部在一条烟、一顿饭、一点“小意思”中“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正是在这样的关口存在思想行为误区。有的认为党纪党规明面上做到就行了,私底下、无人时、“八小时”之外则属于“自由时段”“自由区域”,神经不必那样紧绷、要求不必那样严格;有的认为党员领导干部不是“圣人”,大事大节上遵纪守法,可小事小节上总有人情,甚至还抱着“水至清则无鱼”的信条,在“小事无所谓”放松了警惕、打开了口子。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自律意识不强、自我约束不够,从思想根源上讲,则是把守纪律、讲规矩当成是负担,当成“不得已而守之”的绳索,口头重视、内心轻视,表面不敢、内心不愿。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党纪国法不会因为“暮夜无知者”而不在场,纪律规矩也不会“事小”而原则打折。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才能防止绳从细处断,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标签: 慎独;慎微;共产党人;领导干部;严于自律;党性教育;正心修身;党纪国法;抵御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