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快车道,以制造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王石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11日 20:57:53
为中国制造开辟快车道,向制度变革要动力,向市场需求要活力。
原标题:迈上快车道,以制造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
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谈到中国制造时表示,针对现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国货当自强。《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之下,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联动,特别是在发挥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自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以来,“中国制造”便迅速成为热词,各部门在具体执行上各显神通,如今初现成效,值得欣喜。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曾长期是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但在十九世纪中叶丧失该地位,直到2010年才重回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但是,毋庸讳言,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远远不是制造强国。全球制造业目前已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中国目前处于第三梯队,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力争到2025年进入第二梯队。苗圩也曾说过,中国制造追赶世界顶级还差30年。这足以说明,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尚有一段距离;从制造大国到到制造业世界第一强国,更是路阻且长。但是,壮志在胸,路在脚下,我们已制定了时间表,更规划了路线图,正在有条不紊地逐步实现既定目标。
中央一再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三转变”,我们有优势,这体现在科学的制度设计、充足的人才优势和厚实的传统底蕴等方面。
实现“三转变”,当务之急应该在“三品”上下功夫,即增品种、强品质、创品牌。以增品种为例,应该引导和激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以强品质为例,当在质量上花心思,国人出境游热衷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尽管不排除这些产品是出口转内销,但整体看国货的品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苗圩也坦言“国货当自强”。最后以创品牌为例,中国产品名闻遐迩,但是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并不多,与我们的制造业大国不相匹配,更与当前的国家地位不匹配。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植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我们的制造业就会既有品质又能形成品牌效应。
我们更应该看到,做大做强制造业在当下有深远意义。大力发展制造业,是2017年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其实,中央一直强调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如何振兴?制造业就是抓手。制造业被誉为“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如果制造业做大做强了,我们的实体经济就会更有支撑,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就更有根基,抗风险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故此,应该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让实体经济振兴的步伐更快一些,更坚稳一些。
为中国制造开辟快车道,向制度变革要动力,向市场需求要活力。我们一方面看到优势,比如我国已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约占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再比如,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代表,高铁早已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抢手货”,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另一方面也正视困难,直面劣势,加紧突破瓶颈,比如改变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需依赖进口的尴尬。不难想象,迈上快车道的中国制造,终会变得大而强,中国将以制造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
标签: 中国制造;制造业;制造;实体经济;强国;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