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丨从“不差钱”向“不差风险保障”改变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锟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25日 07:40:43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从“不差钱”向“不差风险保障”改变,如此才能提高维护中国利益能力建设的水平。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让中国企业收获了来自各方的信任和壮大发展的信心。然而,信心是增强“走出去”决心和勇气的支撑,但还不能成为挡风避雨的盾牌。
据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研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仅包括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就高达1680亿欧元的损失,这一数字是过去4年的峰值。同时,死亡人数上百人级别的重大恐怖袭击增多,散布于世界各地的32场武装冲突仍在继续。除此之外,还有区域性的金融危机等风险事件,这些都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公民构成了潜在威胁。
日前,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投资贸易服务与全球救援服务论坛上发布了首份全球风险版图。这份全球风险版图,将成为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份随身“路书”。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沈开涛说,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公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多视角、多层级的全球风险发布。
全球风险版图由十五个地区板块组成,在每个板块中,通过清廉指数、人均GDP、营商指数、主权信用等多方面数据,将风险水平细分为从极低到极高的五个等级,其范围包括全球15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卫生风险、旅行风险和综合风险六个方面,并对各地区板块的风险关注点进行了点评。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海外投资遇到的风险愈发突出和复杂。
沈开涛介绍说,总体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往往遇到“三重门”。
一:政治法律门槛高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往往缺乏对当地政局及法律体系的了解,从而无法对潜在政治风险进行预判。
2015年,仅因国外政治不稳定,就有缅甸密松水坝项目停工、中澳铁矿百亿减产、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期搁置等事件发生,让中国企业投资损失惨重。
众所周知,仅就美国而言,对中国企业往往会设置三重防线,一是利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手段,特别针对中国企业输送到美国市场的低端产品,以此为由进行打压;二是利用知识产权手段,无端怀疑或纵容美国企业无中生有地举报,将中国产品扣留在美国海关,制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三是利用国家安全审查手段,将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作为新的干涉手段阻挠中国企业特别是能源与高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此外,还有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因为缺乏对东道国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面临高额的环境污染整治费,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制造项目极易牵扯到动物保护问题。例如,在2009年中铁投建波兰高速公路的项目中,因未妥善考虑周边蛙类动物的保护问题,导致工程产生逾期。2014年,乍得政府以违反环保相关法律,对中石化进行高达12亿美元的罚款。此前,中石化了解到当地虽有环保相关法律,但长期以来并未被严格执行,因而放松了对合规性的重视。
二:语言文化差异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问题就是与不同语言文化的用户交流,并且通过当地语言对产品和服务内容进行营销。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语言服务,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中,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这不仅损失了国际市场份额,也损坏了企业形象和品牌。
文化就像隐形的纽带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文化相同和相似的企业,在商场上往往容易形成相似的工作方法,接受类似的价值观,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企业也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文化之间的冲突容易形成矛盾,很多企业因为没有及时全面地了解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而盲目投资,导致跨国交易失败。
三:人力资源缺乏
麦肯锡公司此前做了一个关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调查,得出结论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至少需要75000名中高级人才,而中国目前这样的人才只有5000人。人才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点。
沈开涛说,很多企业在“走出去”之后才开始全球招聘,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国际化的人才。更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并购后,直接派出语言基础都不具备的管理人员进驻收购的企业,直接导致与原管理团队在语言、文化沟通上存在巨大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上还要面临质量、贸易、海关等规则;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人员的国际派遣要符合签证、劳动与雇佣、工资、税务、技术管制、知识产权、行业准入、竞争乃至文化与政治等多领域的规则,繁琐而复杂。
从以上“三重门”不难看出,“走出去”三个字说说容易,做好却不易。目前中国大约有近5000万家企业,可真正“走出去”的只有3万家。很多企业,可能由于一个环节上的疏漏和认知偏差,就要交巨额“学费”,导致前功尽弃。
维护“走出去”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也是维护中国利益的需要。“走出去有着庞杂的国际化背景,各个行业已经国际化,风险也已经国际化,无论什么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必须选择改变看待风险的态度,用改变来应对风险,用改变来规避风险。”沈开涛说,希望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从“不差钱”向“不差风险保障”改变,如此才能提高维护中国利益能力建设的水平。
(原标题:《从“不差钱”向“不差风险保障”改变,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需重视“三重门”》)
标签: 中国企业;风险;美国市场;文化;版图;风险保障;人力资源;相关法律;语言文化;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