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浙江百村故事⑭丨昌硕传神画西瓜——安吉鄣吴村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王季平 李琳琳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24日 09:32:40

更多

吴昌硕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这些故事传说。鄣吴一带,深受昌硕遗风影响,书画氛围浓厚,人人会动笔,家家挂书画。上至七八十岁老翁,下至七八岁孩童,争学书画,蔚然成风。

  鄣吴村隶属于安吉县鄣吴镇,村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全村1062 户,约3600人,形成于北宋后期,是一代印画宗师吴昌硕的故里。

1.jpg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字昌硕,其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书画印熔一炉,风流占断百名家”。

  有一年吴昌硕回故里探亲,正值赤日炎炎三伏天。他从泗安下船后,徒步三十余里,到达鄣吴村口,酷热难当,满头大汗,衣衫全湿。忽然见到路边一瓜棚,他便踱入休息。瓜农一看是大名鼎鼎的吴昌硕,一边起身让座,一边去田里摘了个大瓜,用刀剖开,那西瓜青皮红瓤,水淋淋、甜滋滋。吴昌硕几片西瓜落肚,一通凉气沁入心脾,顿觉暑气全消,汗都干了。

  第二天,吴昌硕亲自来瓜棚,送来一幅四尺的中堂画,画的就是西瓜。那老农十分欢喜,如获至宝,连声道谢。老农把画送到城里装裱后,挂于堂屋正中。劳作之余,站在屋中细细观赏,自得自乐。

  不想日子一久,那幅《西瓜图》却显出奇异之处来——竟会随着季节的更替变幻颜色!春天,那瓜叶、藤蔓色泽嫩绿,瓜瓤青青,瓜子白白;到了夏日,藤叶黑绿,瓜瓤鲜红,瓜子黑黑。更奇的是,三伏天里,任你劳作得大汗淋漓,心中冒火,只要往画前一站,便觉得凉风习习,口里生津,浑身清凉,舒服至极。村里人闻讯后,都争先恐后来看《西瓜图》,老农家里日日如办喜事般热闹。一传十,十传百,后来竟然传到县衙里。

2.jpg

  吴昌硕书法

  县太爷闻讯后,带着师爷、衙役一班人,浩浩荡荡直奔鄣吴村。在瓜农家里,县太爷屏退众人,一人仔细品玩。只见画上的西瓜颜色鲜艳夺目,手法柔里藏刚,似乎透出阵阵凉风,幻如仙境。回去之后,县太爷夜不能寐,整日惦念《西瓜图》,后绞尽脑汁把画“借”到县衙。但说也奇怪,《西瓜图》不神了:瓜瓤始终是青青的,瓜子始终是白白的,藤蔓都是蔫头蔫脑的。县太爷大失所望,只好又把《西瓜图》送还瓜农。

  《西瓜图》回到瓜农堂屋后,又重焕生机。赶来看画的人更是越来越多,连省城也有人赶来。老农家的陋室实在无法容纳那么多的看画人了,于是瓜农索性将画挂到祠堂里去了。有乡民说,抗日战争在吴氏宗祠里,还看到过这幅会随季节变幻的《西瓜图》呢!

  吴昌硕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这些故事传说。鄣吴一带,深受昌硕遗风影响,书画氛围浓厚,人人会动笔,家家挂书画。上至七八十岁老翁,下至七八岁孩童,争学书画,蔚然成风。

  随着百姓书画技艺的提高,近年来鄣吴一带的扇业也逐渐兴起,扇面画也成为当地新兴的特色文化产业。“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成了鄣吴乡民的生活方式。

标签: 吴昌硕;西瓜;县太爷;瓜农;瓜瓤;老农;鄣吴村;瓜子;书画;县衙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3/W0201703243392197682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