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一线声音:校园欺凌的另一条根是责任和惩戒缺失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冀鲁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6年12月23日 14:27:11

更多

让我们的孩子在适度的赞扬中收获自信,在适度惩戒中懂得责任,从而成为善良而勇敢的人。

  近期,各种媒体接连曝光多起学生因校园欺凌而跳楼、服毒自杀的案件。这其中,有大学生,有中学生,甚至有小学生。那花一样的生命,在本该最明媚、最灿烂的时候,黯然凋零。他们带走了满身的伤痕,给父母留下了满心的疼痛,也给社会留下无尽的思考。
  也许有人会责怪这些孩子软弱,面对欺凌,没有奋力抗争。可是,一想到这些孩子在无人监管的空间、在凶暴无羁的同龄人中,孤立无援、饱受欺凌的情景,就会心痛不已。当面对施暴者那同样年轻的面孔、那茫然的眼神中流露出的麻木时,心就更悲哀了。这些孩子同样的青葱年华,同受害者没有仇怨,却有着同学之谊,怎能下如此毒手?

  佛教有一句禅语: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说的是人心向善,敬畏生命的慈悲情怀。可是这些孩子却能对朝夕相处的同学大打出手,实在让人寒心且费解。
  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既有自己独特的轨迹,同时也感受着外界施与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所合力形成的教育力起着绝对的作用。
  作为多年的教师,我或许有更深的感触。人们也许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根源,是当下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品格的教育,从而使得这些孩子缺失了应有的良善。而我却觉得,我们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责任与惩戒。
  应该是从九十年代中开始,我们的学校开始兴起赏识教育,并严禁体罚学生,这一点没错。然而在实际教育生活中,这两种要求越来越走向极致、走到极端。特别是后者,特别是在孩子品格形成期的小学。对孩子的表扬和赞赏泛滥了,一堂课上,“你真棒”不绝于耳。而当孩子做错事,批评多了几句,就是言语暴力;让孩子多订正几遍错误,就是变相体罚。一旦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被家长认可,就有可能被投诉。教育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论事情的起因、结果、是与非,只要有投诉,教师就要接受各种处理,停课、除职,不一而论。当家长由于爱子心切而言行过激时,甚至发生家长殴打教师的事件。教师们人人自危,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里,有了错误,轻描淡写地批评几句;把人打伤了,家长出医药费,替孩子收拾残局,不用孩子承担责任和后果。久而久之,当所有的错误都不用承担责任、不用接受责罚时,孩子们的责任感就相应地缺失了;当有所仗恃、无所敬畏成为理所当然时,孩子们就意识不到自身的错误了。更何况这些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着家庭溺爱,这些“小霸王们”习惯了无法无天,但家庭、学社、社会等各方却不能放纵他们无法无天。校园欺凌,要从根上治,更要各方合力治。

  一直以来,我从不体罚孩子,也不赞成体罚。我推崇素质教育,也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贯彻始终。但我反对没有根据地盲目夸赞,更反对没有原则的放纵。这些孩子终会长大,终有要面对责任和担当的一天。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法律意识,让他们守规矩、明事理,敢担当、勇担当;另一方面,要适当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明白“死亡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明白“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坚持的勇气”,人生之路很长、问题很多,但只要勇敢以对、尽力为之,风雨过后,阳光总普照大地的。

  多么渴望,我们的教育更理性,更符合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让我们的孩子在适度的赞扬中收获自信,在适度惩戒中懂得责任,从而成为善良而勇敢的人,过快乐而明亮的一生啊!

标签: 校园欺凌;教师;体罚;教育;学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612/W0201612235101913573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