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在“医生的诗歌”与“最高的桥”中找到中国自信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刘雪松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1月02日 14:32:34

更多

中外网友之间,不怕误差、误会、误判,甚至有偏见也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总在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信。更可怕的是一些打着爱国的旗帜、正确的名义,把基本的是非判断都抵押在社会情绪中的人们。

  美国胸外科杂志《GHEST》上,刊发了中国医生的一首诗歌《I Long to be King》(中文翻译为《我要当老大》),作者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晓刚。作为权威的胸外科杂志,除了刊发的是一首诗歌、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但这事传到国内,网友中很多人觉得不正常了,从中嗅出了异味,坚持认为这是在黑中国,因为“外国就喜欢中国的黑点”。

  这边讨论的“油锅”起沸腾,那边的心情已澎湃了。因为还有一条新闻,与上述新闻同时出现在各大网站的新闻首页,标题是《中国花10亿造的这座大桥,让英美网友炸开了锅》。说的是横跨云贵两省边界、目前全世界最高大桥的北盘江大桥,四天前正式通车。美国网友说,在美国估计要花10倍的钱。英国网友说,如果英国造,至少30年时间。

  虽然没有啪啪的声音,但后一条新闻,还是打了前一条新闻跟帖的中国网友的耳光。“外国就喜欢中国的黑点”这样的理论,这些年在网上占着高调的声音。因为看上去“立场”非常正确,而且跟“爱国”直接沾边,所以在许多网友看来,具有先天的强势。但就从对这首诗歌的评价来看,这种警惕性、敏感性,其实跟立场正确的敏锐性却是明显牵强附会的。

  诗歌作者赵晓刚是《CHEST》创刊以来刊发的第一位中国籍医生诗作。当然这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这首诗将肺部玻璃影拟人化,自白道,“你笑称幼时的我不典型增生,你憎称青年的我为原位腺癌,你咆哮壮年的我为浸润腺癌……我喜欢呼吸纯馥幽香的雾霾,散发着甘甜徐徐融入我身心,我更喜欢抽烟喝酒熬夜的你,创造着惬意的家园令我成长……继续成长的我有机会成为老大,突破层层壁垒、跨越千山万水,每一根血管都有我的手下子民,每一处脏器都有我的旌旗招展……”实际上整首诗,无非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展现了疾病从小的病灶开始,如何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狂放与野蛮生长,最终吞噬人体呼吸与健康的过程。

  但是在一些网友看来,因为涉及到了“雾霾”这个中国人中的沉重话题,因为刊登在美国的杂志上,它就在动机上具有太多值得“推敲”“怀疑”之处了。这就将纯粹学术化的内容政治化了,不仅容易给作者施加莫须有的压力,而且把这本学术杂志的编审们推到了跟中国不友好、过不去的对立面。这种阴谋论是武断的,也是缺乏基本自信的。

  位于云贵交界的“北盘江大桥”,“外销”进来的这条新闻,虽然并未像标题做的那样一惊一乍、真让英美网友“炸开了锅”,但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并不是“外国就喜欢中国的黑点”。相反,夸中国的外国人,不在少数。问题出在太多的国人,太在乎别人的眼光。

  由于信息传播、文化差异等诸方面原因,外国对中国有信息上的误差、误判、甚至有一部分人持有偏见,这是难免的。而从前述两条新闻的落地、以及由此引发的两种泾渭分明的判断与感受来看,中国网友中,对于国际社会的信息误差、观点误判,同样也是明显存在的,甚至同样也有对外界持有偏见的情绪存在。而两者相比,最糟糕的不在这些误差、误判与偏见,而是太多中国网友比人家更在乎对方的眼光。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自信表现。

  中国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就像北盘江大桥立在那儿一样,本身就是自信。北盘江大桥建设过程中,五大世界性技术难题都被中国的技术和工程团队顺利解决并克服。但这份成就感,中国是不需要通过美英两国网友的讨论来确认的。即便美英两国的网友中,也有对这样的成本、这样的时间,能够造出“世界最高”的桥梁表示怀疑,但中国同样不需要看到另一拨外国网友在讨论中帮着反击了,从而获得解气感、自豪感。

  同样,中国各项建设成就屹立人类社会进步之林的同时,包括雾霾这样的短板,依然是不能无视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不惜代价抓治理,正是力求消除同一片天空下不堪承受的呼吸之痛。这种正视短板、直面问题的姿态与决心,本身就是自信的。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越来越现实的今天,一些带着习惯性嗅觉的网友,总能在这样的新闻中嗅出与物理雾霾完全不一样的精神雾霾来,担心一不留神又被“黑”了。有的把霾说成雾,说雾霾是别有用心者欺骗了全中国的概念。有的哪怕是霾,也要把中国的霾说成无害的霾,健康的雾。这种无处不在的网络“红”,反倒是对中国形象的“高级黑”。

  中外网友之间,不怕误差、误会、误判,甚至有偏见也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总在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信。更可怕的是一些打着爱国的旗帜、正确的名义,利用网友中的不自信,故意把水搅浑、把基本的是非判断都抵押在社会情绪中的人们。

标签: 中国;雾霾;大桥;偏见;外国;外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1/W0201701025160215806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