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马云捐款 不仅仅是知恩图报

来源:
作者:浙江在线评论员 李晓鹏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2月05日 09:07:58

更多

在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的今天,中国企业家能站出来,不仅仅在国内开展公益事业,还在世界范围内行动,显示了中国对于全球化和开放性国际社会的态度。

 timg.jpg

  马云向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捐赠2000万美元,成立马云-莫利奖学金,用于资助该校学生完成学业。副校长卡洛琳·麦克米伦教授表示:“这个奖学金将会给有天赋的学生带来更好、更多的学习和发展,也可以为澳大利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还会给贫困学生提供获得教育和经历世界的机会。”

  整个故事具有经典的知恩图报色彩,也是中澳两国民间往来的佳话。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打开大门,许多人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马云却已经与来杭州旅游的澳大利亚人肯·莫利一家成为至交。彼时的马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少年,充满着对外部世界的憧憬,恰好在这个时候,他获得了肯的友谊。那时候还没有网络,马云与莫利家更多是以书信往来,肯对待马云就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把字间距留大些,”他在信里嘱咐,“我好方便给你做出修改”。这样的信件往来持续了5年。

  在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不知护照为何物的时候,老莫利向马云发出邀请,请他到澳大利亚去看看。少年马云在老莫利的鼓励下,申领了护照,办好了签证,在莫利家住了一个月。这次旅行打开了马云的眼界,对他性格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老莫利自己并不富裕,看到马云在上大学期间经济拮据,默不作声资助马云,每半年寄一次钱,鼓励这个年轻的中国大学生坚持下去。

  这给我们很大的震动。过去是老莫利一家帮助了马云,现在,马云以联名奖学金的形式,给老莫利经常提及的澳洲纽卡斯尔大学捐出该校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整个故事传递出的一个价值观是:在有能力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别人。

  彼时的交往,还仅仅是一个外国友人对中国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老莫利当然不可能想到马云将来会成为世界电子商务的大咖,他是中国澳大利亚友好协会的会员,对他来说,帮助一个中国孩子,就是实实在在的推动中澳友好。这不仅仅是两家人的事,还是中国和澳大利亚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

timg (1).jpg

  这次捐赠还不仅仅是马云个人的事情,更是中国企业家在澳大利亚的一次完美公关。马云是中国新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的形象。企业家的形象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马云的这次回馈,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家乃至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形象,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遗憾的是,总有人在中国企业家向海外捐款的时候,忘不了要吐下酸水,说些“为什么不捐给国内”的言论。实际上,包括马云在内的中国企业家向国内高校捐款并不少。马云基金会在连续两届的乡村教师计划之后,又推出了校长计划。在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的今天,中国企业家能站出来,不仅仅在国内开展公益事业,还在世界范围内行动,显示了中国对于全球化和开放性国际社会的态度。

标签: 中国企业家;澳大利亚;奖学金;全球化;马云;捐款;纽卡斯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2/W02017020530655254817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