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文化浸润心灵 自信永久定格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陈宁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4月10日 07:10:18

更多

一本教材走入校园,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青少年的心灵,更是让中医药文化走出“断层、割裂”的困境。这条路,中医药大省浙江一直走得很自信。

  4月8日,浙江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由此,浙江成为首个让中医药文化走进小学校园的省份。

  一本教材走入校园,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青少年的心灵,更是让中医药文化走出“断层、割裂”的困境。这条路,中医药大省浙江一直走得很自信。

  这是源于文化的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历经漫漫五千余载,凝聚了无数先辈深邃的智慧,蕴藏着源于自然的规律,传递出来自民间的质朴。时至今日,中医药文化走过历史长河,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过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走进小学课堂,这正是文化的原生力量。也许,两本薄薄的教材“装不下”厚重厚实的中医药文化,但它们“装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社会呼声,也“装进”了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的美好愿景。

  这是敬畏传统的自信。虽然,现代化医疗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医药事业不免遭受质疑。但放眼世界版图,中医二字无疑是“最中国”,也是“最中华”的象征。当屠呦呦站上“诺奖”领奖台,当菲尔普斯的火罐印成为泳池外的焦点,中医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中医药知识编写进小学课本,这是对传统至高的敬畏,是对中医科学性最好的认同。

  这是播撒文明的自信。中医药,不只是一把草。数千年来,中医中药积淀的不只有治病疗伤的方式方法,它蕴含着祖先无比丰富的思想和人文脉络。岁月更迭,时光悠悠,当现代社会不断前行,当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大医精诚”的精髓未曾改变,无数老中医将凡事做到极致的坚持也未曾改变。这是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品质品格,它们理应像种子一般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田,生根发芽,浸润心灵。

  这是健康浙江的自信。当物质生活不断充裕,健康二字成为赋予每个人的使命。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每个人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正在被提倡。在中国,中医药事业与人民生活的健康密不可分。中医药知识走进校园,是在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是让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智慧成为他们健康行为的动因,也是在为健康浙江的建设夯实基础。

  这个秋天,浙江所有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中,都将传出中医药知识的朗朗书声,传递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满满自信。而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文化自信还将走入初中、高中校园。


标签: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4/W0201704102466321857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