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辣评|打击“职业黑粉”不能手软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逯海涛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5月21日 17:06:48

更多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我们的互联网治理水平更要超前,否则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只能是一句口号。

  拉单接活、编写文案、分派任务,结算工资……这是“职业黑粉”的一整套“工作流程”,他们接单骂人,如群蝗过境。最近媒体曝出,连当下正红的网络主播行业也被职业黑粉染指,将主播骂下台即可有200元入账,不过分到每个黑粉手上只有4元。

  “职业黑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他们之前的目标主要针对娱乐圈里的明星,去年有不少明星先后中招。先是林心如躺枪,新婚没多久就被疯传“逼婚”“捆绑炒作”;再是“雪姨”王琳,晒个与儿子的亲密合影,却也被恶言中伤。拿钱“黑”人的黑粉们此时目标还只是针对明星名人,但是现在,他们“黑”人的目标越来越扩大了,最近爆出的“职业黑粉”围攻网络主播一事就是例证。

  “网络主播”虽然风头正劲,但毕竟不是明星大腕,跟明星比起来没有那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连明星被“黑”大多数情况下一般都选择关闭社交平台评论、或者干脆销户隐身,主播们更是只能忍气吞声,被骂到“下台”为止。

  作为网络空间上的一种丑恶现象,在喊打多年之后仍然声势不减,甚至愈演愈烈呈扩散之势,如果再没有强力措施制止,我们完全可以有这种担心:职业黑粉有一天会不会把枪头指向普通的“吃瓜群众”?当飞蝗一般密集的黑粉集中火力攻击一名毫无还手之力的普通人时,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护呢?

  其实不光是职业黑粉,人肉搜索、网络喷子、网络欺诈……网络不文明现象甚至是网络违法行为层出不穷,网络空间亟待治理的问题还有很多。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我们的互联网治理水平更要超前,否则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只能是一句口号。

  首先,要从网端封堵一切有害信息。网络乱象直接的呈现都是在网上,所以无论是职业黑粉、网络喷子,还是虚假有害信息,都要从网端进行封堵,冒头就打。这就要我们建好完善的举报核实机制,如果网友自身或者他人遭遇了“职业黑粉”,首先要有举报投诉的渠道,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在核实调查之后,可以进行封号禁言等处理,以保障普通用户的权利。

  其次,从法律层面加强监管,运用法律武器对职业黑粉职业喷子追究责任,严惩不贷。对于那些职业黑粉和普通网民,应该有所区别,对存在恶意炒作甚至侵害公序良俗违背法律的,应该依法惩戒,不让“职业黑粉”和幕后的金主甚嚣尘上,相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撕开他们在互联网上的“隐形衣”。

  其实我们国家对于互联网不文明行为已经有相关立法,目前主要是执法力量不足,惩罚力度不够。比如网上散布他人的不利的行为,涉及损害他人的名誉,轻则侵犯公民或法人等的个体权利,重则危害社会管理秩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行为较为严重还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诽谤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规定,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可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接下来,如何让法律真正落地,严格执法,是我们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

标签: 职业黑粉;网络空间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5/W0201705215738468729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