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当童书推荐语遇上关键词举报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王天骏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15日 18:54:26
对广告语中的文学性表达做断章取义的理解,搞关键词举报和机器人打假,不仅对一些企业和执法机关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更有敲诈勒索之嫌。
近日,读库在官微上发文称,公司推出的一套童书《小小自然书》被职业打假人举报到工商部门。举报原因是,童书的推广文案里有一句“最质朴的大千世界给最初的你”,使用了极限用语——那两个“最”,是虚假广告违反《广告法》。
这个原因乍一听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咬文嚼字地说,书里的大千世界是否最质朴,也许难有定论。而这套书瞄准的读者群是0~3岁的幼儿,说“最初的你”却是名副其实。单看这句话,我们恐怕很难产生被欺骗、误导之感。
无独有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行的一套儿童科普书《科学大爆炸》,其推荐语“科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遭到举报。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而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举报,或许都要从2015年修订的《广告法》说起。
这一版《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对极限用语的处罚也从原来的退一赔三升级为罚款20万元,最多可至100万。实施之初,一个经典案例就发生在杭州。一家炒货店在店面和销售栗子的包装纸上印有“中国最好吃”“杭州最优秀”等宣传语,被责令撤下并罚款20万元。
新《广告法》通过这样的处罚,在打击虚假广告方面收到了一些成效。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许多人对极限用语的范围认识不清,和对其扩大化产生的恐惧。商界、广告界一时间风声鹤唳。从法条中列举的三个极限用语,到网友自发列举的一张大大的清单,包括“全网首发”“独家代理”“唯一指定”等,几乎把常见的广告语一网打尽。
有关部门很快对相关法条作出了解释:疑似极限用语的广告语,应由执法机关结合个案的语义、语境和事实依据,进行综合判定。如果情况属实且有完整清晰的表述,这样的广告语也是允许使用的。有关部门完全没有扩大执法对象,搞“一刀切”的意思。
但是,执法机关的综合判定究竟如何做出,一些商家也心里没底。一些职业打假人正是抓住了这其中的模糊性和商家的恐惧,把对广告语的举报变成了一门“生意”。他们对广告语作关键词检索,一旦发现“最”这样的字眼,立即进行举报。很多被举报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较这个真。前面提到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就曾送钱给举报者以了结此事。
举报虚假广告,对规范商家的宣传行为、使一般大众避免上当受骗,都有极大的好处。比如电视上的虚假保健品广告,就应该成为举报者 “亮剑”的对象。但像上述案例中的举报者,对广告语中的文学性表达做断章取义的理解,搞关键词举报和机器人打假,不仅对一些企业和执法机关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更有敲诈勒索之嫌。对此,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解释关于极限用语的法条的适用范围,并对这样的举报行为给予遏制。
标签: 举报;广告法;广告语;虚假广告;极限用语;职业打假人;用语;大千世界;商家;执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