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观察丨“集体闯红灯” 这勇气怕是梁静茹给的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钱振霄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18日 07:34:56

更多

当无形的沉默螺旋笼罩在斑马线前的每个人心头时,你可能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众人皆醉我独醒”,多少时候,这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清醒的认知。

123.jpg

  多数人,有时候就意味着有恃无恐。

  86400秒,这是一天的跨度,当中的每一秒都可以蕴含无限大的意义,然而可悲的是,斑马线前的几十秒,却时不时成为“素质”的照妖镜。

  鲁迅他老人家曾经有过一句至理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变成了路。”多年以后,鲁迅先生怕也是没想到,自己随手写下的话,不仅成为教科书的经典,更成为了斑马线前的“经典”。

  “看大家都走了,那我也跟着过去了。”这是在2013年,笔者以一名新闻学本科生的身份,在全国交通安全日,采访乱穿马路的路人时得到的回复之一。如今在我看来,这又可以成为极好的中国式群嘲素材。

  “大家都这么做,难道我不能这么做吗”?理直气壮的回怼如此有道理以至于我竟无言以对。再看看这浮躁的年代,从广场尬舞的大妈到金链手串的大爷,从斑马线前的从众到互联网上的狂欢,从娱乐生活的盲从到消费时代的跟风……哪个不是仗着人多势众而来的freestyle?又有哪个不被局外之人一针见血的来一记diss?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人,每天经历那么多“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不知道类似的现象见多了会不会麻木,毕竟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没沉浸于从众,总见识过跟风吧。

  说说过马路吧,这性质不一样。提起这些日复一日遭人吐槽的场景,很容易陷入“素质论”的窠臼,不妨抛开喷子的视角,从心理层面去给斑马线前的群像做个解构。

  一个是“迷之自信”,大约是“法不责众”的理念确实深入人心。于是,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过不过与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只要有人迈出第一步,自然就会有人跟着前赴后继。这哪来的勇气?梁静茹给的吗?

  另一个是盲目,习惯成自然。乱穿马路本就是带着点违规性质的不文明行为,除了有恃无恐的心理状态,更可怕的是习以为常。当交警拦下乱穿马路的路人和电瓶车,能若无其事的反问一句“这等小事何必较真”时,恐怕真是难以纠正的时候了。每当看到这种场景,汉娜·阿伦特著名的“平庸之恶”便在我脑海浮现,尽管原意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但做个不算严格的引用也无妨。在集体行动中,不加价值判断,不加正误选择的随波逐流,尽管算不上滔天恶行,倒也像极了鲁迅笔下那些麻木不仁的人。

  不知道生活在杭州的人们还记不记得,车让人的行为是怎么上升为规则的。不记得也没关系,但至少要明白,现实中的文明行为很少是自发形成的。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机动车辆“敢为人先”抢在行人前头,一直是普遍的问题,既不文明,也有隐患。杭州的做法,至少包含了“感化”和“强制”两层意思,软硬兼施,还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才有了今天的实际效果。

  再说回中国式过马路。当无形的沉默螺旋笼罩在斑马线前的每个人心头时,你可能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众人皆醉我独醒”,多少时候,这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清醒的认知。所以,面对斑马线前行人的有恃无恐,可否借鉴治理机动车的道理。至少,在执法层面首先让力度更大,打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打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其次是示范,让积极的形象和行为同样深入人心,便也能习惯成自然。

标签: 斑马线;马路;鲁迅;习惯成自然;法不责众;文明行为;跟风;深入人心;电瓶车;照妖镜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9/W0201709182709891321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