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丨读懂“双一流”背后的历史期待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杜博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22日 13:56:12
“双一流”建设不仅是一个教育的故事,更是经济、文化、社会的故事。在世界的东方涌现出更多世界一流的大学与学科,这是我们错失的景观,也是我们应在未来努力描绘的景观。
21日,“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梦想,正随着这个勇敢筑梦的大时代喷薄而出。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文明之光曾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但近现代以来,这个古老的教育大国却每每困顿于“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
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各类高校已达2852所,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二;在学总规模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却是“大而不强”的尴尬。2017年9月5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第14届年度世界大学排名,1000所大学中,中国大学占据66席,邻国日本则占据71席;全球排名前10位的均为英、美及瑞士的大学。
中国的知识生产和思想创造能否跟得上走向复兴的历史步伐,又如何为复兴之路提供持久深厚的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大国亟需向教育强国转型,“双一流”建设正当其时。
但网上不乏这样的担心:“双一流”只是“985”“211”的一种变体。这种忧虑不无道理,值得理解。毕竟过去,“985”“211”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争取“资源”的筹码,并未有效转化为不断进取的鞭策,而这依然是“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必须时刻警醒的前车之鉴。避免陷入窠臼,就要时刻记得为什么出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大学本就是远离功利的象牙塔,知识在这里汇聚,火花在这里点燃,思想在这里激荡,价值从这里传播。没有这些,大学就没有意义。
“双一流”建设不是一场授予桂冠和勋章的花车巡游,跻身“双一流”也不应是大学竞逐的终点;“建设”二字宣示着“双一流”与其是荣誉不如是责任,只不过是负冀前行、踏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漫漫征途的梦之起点。
对一些大学来说,也许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却因处于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重要城市而“遗憾落选”,也有出于地区均衡的考虑而让一些实力欠奉的高校“幸运入选”,还有一些优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爆冷出局”。但教育强国之路,更需要我们用大局意识、长程视野和战略眼光来观瞻:今天不是的明天可以是,今天少的明天会越来越多,但必经之途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努力铺就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之路,一条精益求精的自我超越之路。
成如容易却艰辛。纵观世界著名学府,离不开名校、名师、名校友。这些“名”都不是学校自己赋予的,也不是国家和权力赋予的,而是真正为社会输出更多思想、更多发明创造、更多光明俊伟的栋梁之才。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大学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传承和一点一滴推动时代进步中,培植优势、赢得声望。
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执着,也不应分散掉对世界一流学科的专注。有的世界级著名学府培养出名垂史册的大文豪、思想家,有的培养出一笔一笔计算出奠定各个学科基础的公式定理假说,有的培养了一代代政治领袖,有的大学宿舍里诞生了变革全世界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天才……这样的术业有专攻,正是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的深意。
“国家的竞争力不是事与工厂或者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双一流”建设不仅是一个教育的故事,更是经济、文化、社会的故事。在世界的东方涌现出更多世界一流的大学与学科,这是我们错失的景观,也是我们应在未来努力描绘的景观,让中国的孩子可以去看世界,世界的孩子也可以来看中国。
标签: 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大学;著名学府; 211; 985;教育;双一流;高等教育资源;世界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