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热议丨恕我看不出“女焊子”之火,有什么奇怪的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11月07日 20:04:28

更多

“女焊子”之火相比《我在故宫修文物》那种知识分子和手艺人双重身份结合带来的艺术震撼,更令人感到亲切,我等实在不需作惊奇状。

2017712142037681.jpg

  今天在任何互联网平台上输入“直播”二字,弹出来的结果多以负面为主,或奇形怪状,或浅薄流俗,或套路满满。满目无聊经济生长,一群人的寂寞狂欢,幸而凡事都有一体两面,网络直播火了电钻吃玉米、口吞灯泡大婶,也火了舟山船厂的90后电焊女工“女焊子沙沙”。

  需要感到奇怪吗?其实不需要,这是手艺崇拜的兴起,也是有一技之长人的春天。这里头当然有互联网神奇力量的助力,解构力十足的互联网工具,像在板结的阶层土地上重重地打了一锤子,无数观念的尘土扬起,在光芒下折射斑驳光点。中国传统文化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失灵了,手艺之美,专注之美通过屏幕,让手机这端的围观者油然而生出敬佩之情。

  这种佩服倒也不是一种什么新鲜的情感,曾几何时,村里要是来了吹糖人、做蛋卷或者编竹制品的手艺人,孩童们便都会簇拥过来,围着看古怪,盯着瞧稀奇,那双巧手怎么就三两下翻飞着,把硬邦邦的竹子,编成又软又韧的篮子簸箕席子,直到日头落山,谁的爸妈喊回家吃饭都充耳不闻,家长拎着棒槌撵来,才作鸟兽散去。手艺崇拜就仿佛是一种天性,当人类的智人始祖还在东非草原上追赶野兽的时候,那些善于弯木成弩、凿石作针的成员,就会获得多吃一块嫩肉特权。这种天性冲动甚至会促成某种宿命,比如木匠皇帝朱由检,比如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里主人公杨百顺终其一生都想做一个纯粹的喊丧人,家族传统不允许,时事机遇不允许,最后他在兜兜转转的身份转变中不停迷失自己。

  1990年出身的船厂女焊工唐其沙,因贫学艺,但是凭借船级社焊工最高级别认证——NK-A3Z认证的手艺,收获五十多万直播粉丝,这数字可能超过今天大多数教授学者的拥趸。她的案例当然不是新时期“读书无用论”的论据,而是让我们看到心底曾经无处释放的手艺崇拜,很强烈。不只是这位“女焊子”,直播干农活,直播做皮具,直播捕鱼,也都诞生了各种粉丝过百万的网络红人。

  手艺直播打翻了我们心底好奇的魔瓶,在工业化的社会生活久了,每个人都活在成品的终端,囿于专门的领域,不仅五谷不分,连手艺这种古老的事情,也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在通过网络围观窥视的时候,才自然流露。而且,“女焊子”之火相比《我在故宫修文物》那种知识分子和手艺人双重身份结合带来的艺术震撼,更令人感到亲切,我等实在不需作惊奇状。

  手艺崇拜天性在其他文化里苏醒得更早,比如美国人就信奉“do-it-yourself”,男孩子没有不会用千斤顶换轮胎的,若是再会个木工、装修、通水电之类的,个人形象就大大加分了,而且还要传家,一代代教下去。不光是因为人工成本高,大教授、名医生自己下厨烧饭做菜、整理车库和油漆屋顶,这与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国梦还有关系。

  如果一定谈启示,也许能从长远的未来,给今天的教育焦虑,吹一丝丝抚慰的凉风,焊工会火,手艺人会火,卖萌穿搭收入可以秒杀白领精英,传统的身份光环随时会瓦解,发现孩子的天赋,教会他们专注、自信、钻研的能力,或许比什么名校名师都要管用。

标签: 手艺人;船厂;手艺;电钻;焊工;互联网平台;粉丝;大婶;流俗;灯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11/W02017110767901851029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