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乡愁诗人”余光中:诗人已还乡 乡愁犹未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魏英杰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12月15日 07:43:20

更多

如今,诗人之魂已“还乡”,“乡愁”依然将传唱下去。但总有一天,这首诗将仅仅是一种象征。

1.jpg

  14日下午,网上传来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的消息,不由一愣。查了下新闻,发现刚有报道称他12日因天气骤变住院检查,没想到这么快发生变故。

  脑海里还记得2012年余光中到杭州参加他的85岁生日会的情形。说是生日会,却是别具一格,由参与的人上前读诗贺寿。记得那天来了不少诗人,济济一堂。大陆公众熟悉余光中,则是从他的诗作《乡愁》开始。40多年来,这首诗传唱不绝。但是说起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余光中后来其实不太乐意在公众场合吟诵这首诗。也许是被人邀请多了,自己都觉得腻了,也许就是因为这首诗过于出名,遮蔽了他真正的诗歌成就。

  比如有一次在海南一所大学的活动现场,他婉拒了吟诵《乡愁》。事后他说,希望大家看看他其他主题的诗,而不仅仅是《乡愁》。他自己就经常说,这首诗他不过花20多分钟就写出来了。但他诗集里的许多诗歌,却是费尽思量,有的诗歌甚至没有一定长度的人生体验,是写不出来的,比如《三生石》。

  确实,余光中一生横跨文学四大领域,一手写诗一手写散文,还有“第三只手”涉足文学评论和翻译。仅就诗歌领域而言,文学成就比《乡愁》更高的自然不在少数。但无论哪一首,至今都没有超过《乡愁》的影响力。这从诗人的角度来看或是一种遗憾,但放在历史背景下,这却是时代使然,人心使然,是两岸长期隔绝后两地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诉求。这首《乡愁》,正是因其浅显易懂、琅琅上口,而成为一种家国精神的典型表达方式。

  乡愁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朴素的情感来讲,这是对故乡的一种怀念,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这是期盼国家统一的一种呼吁。不过,虽说两岸尚未统一,诗人却已多次回归故里,个人层面的乡愁早已有所寄托。他也说,自己回大陆至少50多次了,不能再讲“乡愁”了,而是“还乡”,否则就是无病呻吟。如果说余光中还有什么“乡愁”,也是更深层面意义上的一种情愫。

  可是为什么人们最爱的还是余光中的《乡愁》,而不是其他代表作?这并不是余光中的诗文作品在大陆出版不多,人们对他不够了解,而在于许多人从这首诗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乡愁。

  这首诗流行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迁徙的阶段,许多人从家乡出发外出打工、创业,一年难得回家一趟,难免思乡情切。后来,随着城乡大规模迁变,许多人的故乡变成自己不认识的模样,这时候人们又不免勾起对昔日时光的追忆,产生浓烈的乡愁意识。这是社会变迁发展过程中,人发自于生活经历、精神需求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也是如今一直提倡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的本义。只不过,这已经与诗人所经历的人生体验关系不大了。

  如今,诗人之魂已“还乡”,“乡愁”依然将传唱下去。但总有一天,这首诗将仅仅是一种象征。

标签: 乡愁;诗人;诗歌;吟诵;情感;变故;大陆;病逝;无病呻吟;故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12/W0201712152706878818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