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嘻哈也要关心琵琶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宫彦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07日 16:17:18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嘻哈音乐,嘻哈风大有吹遍大江南北之势。”刷爆朋友圈,成为人们相互戏谑娱乐的高频语句。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嘻哈音乐,嘻哈风大有吹遍大江南北之势。一句“你有freestyle吗?”刷爆朋友圈,成为人们相互戏谑娱乐的高频语句。近日,歌手PG ONE带着他的八卦和嘻哈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嘻哈音乐为何风靡全球,爆红各大媒体?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强适应性的特点是其崛起的重要推手。
嘻哈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平民窟街头,经过不断的传唱而发展壮大,席卷全球。不拘一格的音乐表现方式、自由随性的唱法歌调以及较强的节奏感和代入感令其魔磁般吸粉无数,其中不乏有90后、00后的身影。细细想来,“自由”“个性”“张扬”“叛逆”这些带有青春色彩和温度的词恰恰是90一代乃至00一代身上的专属标签,而嘻哈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宣泄情感的窗口和渠道,通过嘻哈,发现一个心灵的寄居地和沟通理想世界的纽带是他们对音乐的独特应用和体验,没有条条框框,不必照本宣科,不拘泥于形式,不斟酌于字句,将情感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来,并可以博得人们的喝彩和情感的共鸣。不得不说,嘻哈已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蜕变成了当代乐坛中的宠儿。它来自民间,自然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基数;它又取材于现实,集中折射出年轻一代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里内心的焦虑、迷茫、无奈和不满。没有嘻哈,生活或许会变得单调乏味,千篇一律,某种意义上说,嘻哈已成为新生代朋友圈中不可或缺的共同话题,聊嘻哈,唱嘻哈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
但90后欣赏,陶醉于嘻哈的同时,传统民乐却难以“嘻哈”起来。
如果说嘻哈是当下流行音乐的代表,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民乐。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当下流行音乐与传统民乐呈现的是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提起《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梁祝》等传世名曲或许会杀90后们一个猝不及防,不知所云。沉溺于嘻哈节奏中的年轻一代或许会以为那些名曲是神坛上的权威代表,难以企及,也或许认为那是陈词滥调,缺乏欣赏性和美感,无论怎样,传统民乐如今受到了不该有的冷落和排斥,民乐的发展和传承也面临着危机与挑战。传统民乐表演会的现场稀稀落落、门可罗雀,而嘻哈演唱会现场却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更尴尬的是即便公益性的民乐演出也难以改变人们的关注点。那些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歌咏传唱的曲目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其价值本身就撑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而它如今不温不火的待遇值得我们去思考。
嘻哈雨后春笋般蓬勃的生长实际上是时代多元文化体系基本建成及包容文化心态日益成熟的结果。开放的国际舞台和联系日益紧密的环境,让异地的文化嫁接到中国并得到向好生长成为可能。“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本身是可圈可点的,但过于热衷于域外文化、流行文化而忽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却是舍本逐末,失去根基的表现。我们看到,在当代,传统文化存在着抱守残缺,因循守旧的一些状况。表演形式的呆板僵化以及内容的重复老套缺乏新意是其未来发展不容回避的弊病。如何创新传统民乐的表现形式,如何让大众喜闻乐见,如何多渠道,多途径地传播发展传统民乐或许是传统民乐继承者和爱好者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嘻哈和民乐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立,更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借鉴民乐中遣词造句的精妙可以弥补嘻哈唱词浅显的短板,避免其流于庸俗化,消极化;学习嘻哈音乐中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矫正传统民乐形式单一的病状,增加受众群体观的满意度和享受感,也许这样,传统民乐和嘻哈在未来才能同轨同进,同创同赢。
(作者:宫彦 ,浙江财经大学 2017 财政专业)
标签: 传统民乐;音乐;民乐;流行音乐;受众群体;freestyle;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