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红包碰瓷” 教师为啥轻易中招?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强德平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1日 19:19:01

更多

近日,广东连州一名小学教师因收受家长微信红包,被当地教育部门处分。决定显示,连州市连州镇第五小学教师张某某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于2017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点击领取了该班学生家长的88.88元微信红包,并马上向该学生家长回赠了90.00元的微信红包,但学生家长没有点击领取。

zjrb2018010500005v01b002.jpg

  近日,广东连州一名小学教师因收受家长微信红包,被当地教育部门处分。决定显示,连州市连州镇第五小学教师张某某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于2017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点击领取了该班学生家长的88.88元微信红包,并马上向该学生家长回赠了90.00元的微信红包,但学生家长没有点击领取。之后张老师没有归还此红包,也没有向组织汇报并交由组织处理。

  从事件起因来看,是学生家长要求将孩子座位调到中间,但其行为令人错愕。一方面是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既然该名学生个头很高,坐到中间会挡住其他学生,为什么还要不断打电话、发微信要求老师调座位?另一方面是为达目的做法俗套——采用给教师发红包,并拒领回赠红包的方式,陷该教师于两难之地。

  好在,该教师第一时间并无贪恋之心。即便有点开红包的惯性使然,但能立马返还,至少说明在经受诱惑的那一刻,教师还是站稳了职业立场。但是众所周知,微信红包如果对方超过一天未领取,就会原路返回。那么,红包里的钱到底该怎么办?

  在这里有两个时间点不得不提,一是当天恰好是大年初一,二是这件事至今历时近一年。结合这两个时间点,说明教师此后的行为有两种可能:当初过年太忙,很可能将此事抛于脑后,属于客观“遗忘”;又或者是已有主动退还红包的行为,情理上就已经占据上风,主观上不好意思再拒绝。从这两点出发,“对张某某同志免于纪律处分,给予诫勉处理”的处罚适度,既不存在“冤枉”之说法,也不会留下“纵容”之话柄。

  不能回避的是,这件事折射了部分教师职业警觉的缺失,它带给教育工作者的启迪应该远胜于事件本身。虽然相关规定明令要求教师廉洁从教,生活方面更要严于律己,但还是有很多教师对自身扮演的角色和可能面对的陷阱存在认识上的模糊。

  一名成熟的教师,应该有合理的排座位的标准和座位轮转的方式,对于视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应该关照,对于身高太高的学生也要协调。这一切都属于正常的班级管理。当家长三番五次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设下“红包碰瓷”的陷阱时,教师应该有一种警觉——座位该咋排咋排,同时,与之相关的物质赠送必须被果断拒绝,这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在当下,教师收受红包的事常见诸报端,引发的争议和焦虑也持续不断。一则有互联网时代一呼百应的“放大”效应,二则是一些背离职业初心的失范行为依然存在。笔者认为,家长能设下“红包碰瓷”的陷阱,不说是惯性思维,至少也抓住了可能的突破空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重申教师的职业自律,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十分必要。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学生)

标签: 红包;学生家长;教师;座位;小学教师;陷阱;教育部门;连州市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116508245229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