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从个税起征点提高,看实事求是的民本情怀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浙江在线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03月07日 19:04:50
中国税改设计,未来要走的是一条更加人性化的弹性之路、法规之路、科学之路。
不出所料,去年两会由福耀玻璃曹德旺赴美投资办厂而引发的税改话题,今年继续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继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承诺“今年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的一锤定音之后,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财政部也给了一个铁铁实实的定心丸。
财政部表示,“会根据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变化,确定提出提高起征点的政策性水平变化;前所未有地增加了专项扣除,首选重点是子女教育、大病医疗;未来将完善个税征税模式,将分类税制转化为分类与综合税制相结合的征税模式”。
财政部提出的税改方向、模式,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同时考虑到了国情与国际惯例的多方面因素,从整体上看,显然是朝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顶层设计线路在走。未来减负,可期可待。
上一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设计与施行,迄今已经过去将近7年时间。与今天的社会分配、消费标准相比,显然匹配不足,因此民意强烈。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通过“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今天的中国,更加家大业大,税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前几年,“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不公平”,成为很长一段时间职能部门回应社会关切的说词。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提高个税起征点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挂钩,体现了让利于民、惠及百姓的改革方向,展示了实事求是的改革勇气与决心,因此税改既是尊重民意的果断决策,也是勇于担当的顶层姿势。消息传来,民众安心。
其实个税起征点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命题。中国区域辽阔,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收入程度差距甚远。期望一个标准惠天下,恐怕理想过于丰满。所以中国的税改,需要下一盘科学的民生棋。这一点,顶层设计者显然已经胸有成竹。
前所未有的“专项扣除”,便是顶层设计中最体现人性化的一步好棋。未来首选的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掐准了社会的痛点。普通家庭,家有读书郎,想富都难。各种教育费用、生活费用,给普通亿万家庭压上沉重的负担。这也是全面放开二孩之后,民众反映“养不起”、人口并没有显著增量的重要原因。而百姓的医疗,虽然在医疗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一病贫一家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大病医疗、保险的负担,依然很重。
通过税改的方式,以税负“专项扣除”的形式抵销类似的专项支出,实际上是在税改中,为教育、医疗等社会痛点难点,开启了一路绿灯,也在税改中为广大社会群体兜住了生活的底线。这是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分类税改设计,一脚突破了暂时还不切实际的大包大揽的减税门槛,把减下来的税,真正用到了百姓民生的刀刃上。
而分税制,向来是社会同样呼唤的热点。顶层设计者将未来改革的方向,定在分类与综合税制相结合的征税模式中,既切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又充分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使得税改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思路。将来工资薪金、稿酬等作为综合所得合并起来,然后确定起征点进行征税,使得中国的税改,避免了简单加减法、简单吸收法的技术弊病,既具有可操作性,又体现了科学合理性的诉求。因此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具有了人性化的弹性成分。
税改已启动,任重还道远。中国税改设计,未来要走的是一条更加人性化的弹性之路、法规之路、科学之路。七八年改一次,时隔太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的。适时调整、不断完善,税改才能走得稳,改得准。
标签: 大病医疗;政府工作报告;减负;两会;个人所得税;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