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辣评丨抱歉,我实在不喜欢这样的精准推送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吴佳珅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3月27日 15:56:11

更多

生活中常见的却是在终端后台偷偷摸摸搜集,甚至在用户不知道的前提下把这样的个人数据买卖交易,美其名曰大数据精准推送,甚是无耻。

0015027426518727_b.jpg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社交巨头脸书Facebook此前深陷泄密丑闻的遭遇了首个美国州级诉讼之后,又被揭发出从2015年起,收集Android手机用户的通话和短信记录,包括通话对象及时间。新西兰一名网民发现脸书竟从他的Android手机上,收集了通话和短信收发的数据,且已为期长达2年多,但他此前从未授权脸书程序收集这些数据。

  事情还在进一步的发酵,脸书或将因泄露个人隐私面临巨额赔偿。无论脸书能否成功应对这次来势汹汹的危机公关,脸书的声誉显然已经受到了影响。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脸书,对于脸书之恶没有切身体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基于数据抓取分析带来的精准推送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微妙的改变。

  用智能手机下载APP时,常常显示允许读取通讯录、相册、地理信息等字样,有些APP则是自来熟地默认,如果我们不同意,无法成功下载,我们也难以拒绝APP给我们推送的各类广告信息。在网络上购物,我们买过的各类商品甚至是浏览过的信息都会被完全记录,这些商品好像很懂我们,常常在我们浏览新闻、观看视频时与我们不期而至。我们也会时不时接到陌生的推销电话,电话的另外一头似乎是我们的老朋友,对我们近期的理财投资状况甚是了解,然而一脸懵逼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买个房子,快要收房需要室内装修时,某些相关装潢公司会如同“及时雨”般联系我们。

  诸如此类的精准推送真的比我们本人还懂自己。种种迹象显示,我们的隐私似乎已经到了隐无可隐的地步。然而,背后隐藏的推手并没有受到脸书般的职责,我们甚至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得知我们的个人信息。此前有则新闻称,某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将其辖区学校的全部学生家长信息卖给公司,这样类似的事件并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些相关人和企业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总是安然无恙。

  退一步说,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愿意以牺牲部分隐私交换生活中便捷的“免费午餐”。比如在机场等公共场所使用免费的WiFi时,我们需要输入个人信息提供给机场等相关方搜集并处理这些数据,以此让渡免费使用无线网络的权利。然而,与网络上精准推送有本质区别的是,这样的妥协是在用户知晓并同意的状况下进行的。生活中常见的却是在终端后台偷偷摸摸搜集,甚至在用户不知道的前提下把这样的个人数据买卖交易,美其名曰大数据精准推送,甚是无耻。

  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如何合法合理使用需要仔细打量。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坦诚,“网上能搜到的数据只占数据总量的20%,还有80%在企业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能够拥有处理庞杂数据的“加工能力”,凭借数据的“增值”,可以将那些巨量信息变现盈利。网络上企业那些精准推送的“贴心”,细思后却让人并不那么安心。尽管不是所有人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很在意,但是这不是粗暴无视个人知情权、滥用个人数据的借口。很抱歉,我实在不喜欢这样的精准推送。

标签: Android;通话;个人信息;短信;收集;个人数据;手机用户;网民;记录;隐私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3/W0201803275666359115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