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热评丨引才用重金更要水土相服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浙江在线评论员 吴佳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03月28日 21:32:41

更多

对于各地翘首以盼的人才而言,选择一个理想的城市定居发展,更多的是考虑这个城市的环境是否有着适宜其事业长期发展的土壤,或许这一点比金钱房补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对人才的争夺正硝烟弥漫。西安、南京、武汉、成都、郑州等地放宽大学生落户限制甚至接近“零门槛”,发放就业创业补贴,租房、购房打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加入“战局”,近日纷纷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

2.jpg

  从各地引才的政策来看,包括“黄金十条”、“白金二十条”之类让人眼花缭乱的细则,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是以优渥的外在物质条件吸引人才。有的城市则对于处于成长期或潜在的人才给予关照。去年杭州对于新引进的应届高学历人才,一次性发放补贴,硕士生2万元 博士生3万元。真金白银的发放,让很多高学历人才有了切实的获得感。

  这些不差钱的一线、二线城市似乎卯足了劲拼命砸钱,让人们感觉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似乎已经来临了。应该说,各地政府为引进人才出台的政策初衷是好的,不少城市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7年,在人才政策的推动下,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稳居全国第一,甚至“收割”到全球的顶级人才。今年各地的引才势头更加强劲,不同级别的人才可以得到相应的待遇。在人才引进的众多细则中,数万至数十万、上百万、千万的引进费用的相关新闻经常刷爆网络,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有的人因为贪图一时的物质条件而选择某个地方,去了以后却发现并不合适自己事业的长远发展。几年前,本人的一位北京985高校的博士师兄在毕业选择了西安某高校,这所高校当时给了他一笔不菲的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和一套面积不小的公寓住宅,颇让周围的人羡慕。按道理讲,学校给他的物质条件还算不错,在当地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然而工作不到一年,这个博士觉得这所高校无论是学术环境还是发展前景与他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于是辞职了。这样“水土不服”的例子并不少见。 

  各地的引才政策,我们不能说是跟风随大流,而且在物质层面的补贴也确实解决了不少囊中羞涩人才的燃眉之急,但需要指出的是,单凭金钱物质不太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各地翘首以盼的人才而言,选择一个理想的城市定居发展,更多的是考虑这个城市的环境是否有着适宜其事业长期发展的土壤,或许这一点比金钱房补更有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各大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在人才被引进之后,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人才,让人才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需要认真考虑。从目前来看,不少地方不惜花巨资引进高级学者、甚至将国外一些诺贝尔奖得主收编至其麾下,然而这些高级人才洋专家仅仅出现在这些地方相关单位的官方网站上,或许一年都不见得来中国几次。这样的财政开支只不过给自己脸上贴金,现实中除了让纳税人多了笔开支外,再也没什么卯用。

标签: 人才;物质条件;补贴;学历人才;高校;出台政策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3/W0201803287324260536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