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赛】外卖、网约车补贴“大甩卖”,互联网平台制造泡沫难持久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周婧璇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4月27日 19:46:31
互联网平台通过疯狂补贴吸引大量用户加入平台,确实能使短期营业量暴涨,但无可避免的是其制造的泡沫往往难以持久。
现如今,“烧钱大战”已逐渐成为企业初入局的圈地战术,这一特征在外卖和打车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在美团、滴滴在出行领域掀起“价格血战”约半个月后,补贴战有了“熄火”迹象:4月13日,美团、滴滴相继宣布,已于4月12日停止对南京用户的补贴发放;滴滴方面14日还宣布,率先取消上海地区的常态化补贴。外卖业务先在无锡落地的滴滴,同样也采用疯狂补贴圈地的方式,与其他外卖平台共同争夺市场。
滴滴与美团这两大互联网平台原本就拥有大量的客户基础,谈及这两个名字,印象中往往关联的是滴滴打车和美团外卖。而这一次,偏偏巧遇两者都想涉足对方的行业,于是身份交换,成了滴滴外卖与美团打车的圈地战争。
外卖与网约车早已成为大部分人用餐和出行的重要选择,而这两个行业中也已经有不同的平台扎根立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外来客想要挤入其中夺得一席之地不是易事。因此,向顾客发放大量补贴引起价格血战来吸引客户成了他们的主要手段。
问题是,这一方式究竟能不能给商户带来实际而长远的利益?
从成本和收益角度而言,商户实际上是没必要进行大力补贴的。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平台模式鼻祖淘宝身上已得到验证。相比早期对用户的补贴力度,在商家端也只是进行一些费用减免,一方面,只要对用户的补贴显现效果,商家本身就可以获益;另一方面,避免了在未来向商家收费时,遭遇商家心理落差带来的阻力。
其实,在外卖大战正酣之时,各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毕竟投资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滴滴外卖打破了这一原则,对商家进行大额补贴,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一个最直接的负面效果即很多小商户入驻,并且只是奔着套取补贴而来,并无心做好运营。一旦出现一定比例的这种商家,也将进一步破坏行业生态,即在完成第一波用户需求拉动商家之后,商家的运营服务无法反向驱动更多的用户加入,这会对平台模式本身造成致命打击。
这种补贴方式的另一个弊端其实已经在滴滴出行中暴露出来。滴滴早期对“付费方”司机(主要靠向司机抽佣获得收入)也进行了大力补贴。当市场稳定后,不仅停止补贴,还不断提升佣金,最终引发“公愤”。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滴滴外卖在用户端的补贴力度同样高于同行。其急于抢占市场、压制对手的动机可以理解,但是其过度的补贴也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高额补贴之下,刺激了大量没有外卖需求的用户加入,制造出大量伪需求。
由此可见,如果补贴只是为了眼前的数据,一定是一种最低效的打法,对于平台的长期价值也是有损害的。如果不尽快修正,极容易陷入“乐视陷阱”,即“低成本走量”,而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无论是外卖还是网约车,在补贴政策逐渐降温之后迎来的都是订单剧减,出现颓势。互联网平台通过疯狂补贴吸引大量用户加入平台,确实能使短期营业量暴涨,但无可避免的是其制造的泡沫往往难以持久。【作者为复旦大学学生】
标签: 外卖;商户;互联网平台;价格血战;烧钱大战;补贴方式;补贴政策;发展态势;公开信息;客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