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从电影到生活,都需要一次沉潜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曾诗雅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5月22日 16:49:22
从电影到生活,我们都需要一次回归质朴的沉潜。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已于当地时间5月19日晚落下帷幕,这座南法海滨小城也正在渐渐恢复往日的宁静。被商业时代劈裂成两半的戛纳电影节,一半是红毯上的声色犬马:人们吐槽马苏的6分钟霸占,质疑李玉刚“架起中法桥梁”的出场回应,指出苗苗在海边模仿巩俐的东施效颦……而另一半则是电影殿堂里的美学坚守:这一回,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凭借《小偷家族》拿下了金棕榈奖。
一个惯用生活片段累加成细腻淡化影片的导演,与红毯上费劲心机、浮夸夺目的斗艳明星形成鲜明对比。华服与热闹之外,视觉刺激与庄严大厅之下,我们追赶的究竟是电影艺术的星芒,还是世俗名利的追光?
回看近几日的热门搜索,当群体的关注焦点,定格在层出不穷的红毯绯闻,且盖过了彪炳影史的获奖佳片,娱乐至上的时代不得不扯下这块所谓电影艺术的“遮羞布”。浮躁、刺激、虚荣……所有极致一时却空无一物的词汇描述着整个当代电影市场,或者说整个当代社会的生活取向。然而,就像决定影片好坏的绝不是流量明星与刺激画面,决定生活质量的也不是盛装出席的红毯之日。
从电影到生活,我们都需要一次回归质朴的沉潜。
电影之内,从是枝裕和的处女座《幻之光》到中国观众口碑如潮的《海街日记》,从一家五口在闷热夏日里坐在家门一起吃西瓜的画面,到姐妹四人穿着浴衣点燃线香花火的场景,他替换了一个精彩故事必然制造矛盾冲突的公式,抹去了层层叠加的矛盾、环环相扣的情节,只剩下生活的琐碎片段,用细腻、饱满、温暖、美好的画面治愈观众,展现出生活朴素、平淡的切面。
是枝裕和在接受某次采访时,被问及自己的人生巅峰时刻,他说“其实不是电影拿奖的那一天,完全不是。”说完此话后,这个声音细小的大导演回忆起4岁女儿在某个等红绿灯的路口抬头问他“我以后是不是能嫁给爸爸”的温情瞬间。也许,只有这样珍藏生活细节的导演才会说出希望能改变电影产业里“成功的创作者赚得到钱”这一扭曲制度的话语。源自生活的热爱与温柔,沉淀了浮躁的金钱追求,坚定了他对电影的负责与热爱。
《海街日记》里有一句台词:“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功夫的”。在被各种“短平快”裹挟的当下,无论是电影市场还是演员导演,都还需要“费功夫”。第71届戛纳电影节过去,人们开始呼唤23套旗袍精心打造的《花样年华》,怀念体现东方骨气和尊严的《霸王别姬》,感伤流量明星喧宾夺主的红毯现状……如果当观众们开始对商业运作、特效加持的流量作品感到厌倦,甚至对其嗤之以鼻,开始对自身提升审美标准,渴求一些制作精良、独具匠心的“十年磨一剑”作品,也许市场终将迎来一次烂片的自动剔除,优胜劣汰的循环淘洗。
而生活之内,当人们不再用灼热的目光注视滚烫的名利,学着平和地追求内心的安详与和谐,接踵而至的日子里,即使沾满烟火气、浮躁味儿,充满仪式感的生活细节里,多少也能学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让生活不至于淹没在“快”的节奏中,消失在不知何为幸福的盲求里。
忘却浮躁,沉潜之后,电影传播把具体的感受透过故事的张力传递给千万受众,比起红毯上定格一时的相机镜头和镁光灯效,更具有返璞归真的、引发共鸣的艺术价值;而立体生活,楼宇间隙里的匆匆步履透过琐碎温暖的记忆,比起热闹喧嚣的高光时刻,它铭记着平和美好的、质朴真实的人生意义。
晚间的海风吹过戛纳的海岸,湛蓝的夜空下白色浪花一丛追赶着一丛,多少潮水涌向沙滩,就有多少砂砾沉到海里。
标签: 电影;电影市场;电影艺术;生活细节;海滨小城;沉潜;明星;海街日记;架起中法桥梁;小偷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