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赛】高校切勿盲目追逐人工智能热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程喆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01日 20:10:06
不考虑自身条件就拍脑袋盲目跟风地增设人工智能专业,不仅费时费力费资源,还会耽误学生的发展,无法尽到高校育人的责任。
近年来,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在全球受到高度关注。这股潮流波及教育界,在中国高校内掀起了一阵开设人工智能学院的热潮。据新华社报道,仅在今年5 月,就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所高校举行了人工智能学院的揭牌仪式。
这些高校的做法并非没有来由,显然,高校的人工智能热是顺应社会形势和现实需求后的连锁反应。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它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趋势。面对新形势,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并提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今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这两则规划和计划照应了一句话: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人工智能。
归根结底,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是人才和知识储备的竞争。中国的现状却不如人意,人工智能尖端人才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只占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推动了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设置。日前,全国各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多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等“爆款”专业,体现了我国高教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努力实现与社会协调发展。
值得警惕的是,越是如火如荼的大环境,越需要我们给自己“降温”,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否认,有一批学界的有识之士,他们积极响应时代和国家的号召,力图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培养一批坚实的后备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投机者,通过蹭热点来给自己“贴金”,一方面包装政绩,获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以此作为噱头吸引学生报考、企业合作。
退一步说,且不论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的意图是否单纯,并非所有高校都具有单独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实力。新设一个学院或专业需要师资、资金等资源的支持。更何况人工智能的学科特点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或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知识构成非常复杂,包括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启发式搜索、计算智能、语音信息处理等;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同时与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
如果仅是因为看到人工智能热了,不考虑自身条件就拍脑袋盲目跟风地增设人工智能专业,不仅费时费力费资源,还会耽误学生的发展,无法尽到高校育人的责任。以现实为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裁撤该校20%的专业,其中一部分是盲目追热点办起来的。比如在当年国家提倡发展海洋经济时设立的海洋工程专业,设立后却发现形成不了特色和优势,高考一志愿率低、就业率低、转专业率高,不得不被叫停。现实的教训需要被铭记。
实行“专业瘦身”的学校远不止杭科大,据《中国青年报》调查,43.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就读或毕业的高校增减过专业,79.9%的受访者支持本科专业“瘦身健体”,49.6%的受访者觉得高校增减本科专业存在过于随意的问题。这个调查并不是说专业设置要一成不变、固守陈规,而意在提醒不能过于盲目地跟着热点走。这是人民的呼声,更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面对人工智能的来袭,牢牢把握机遇、抢占先机,这本无可厚非。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切勿把挑战转变成焦虑,更别把机遇异化为投机。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和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对一个国家不言而喻。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涉足应谨慎。对于高校来说,先从试点开始不失为一种更谨慎的方式。对于个人来说,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既要有长远目光,考虑到就业前景,又要避免盲目跟风,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来做出决定。
总之,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应做好监管工作,以防形成盲目追逐热点的气候,否则败坏教育界的风气,耽误学生成才,损害国家实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学生】
标签: 人工智能;受访者;人才;教育界;本科专业;揭牌仪式;学院;跟风;计算机视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