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时评丨在线教育不是法外之地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05日 02:13:58

更多

在线教育的出现,应使聚焦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006.png

  课程质量令人担忧,资质与宣传存在不符,没有签购买课程合同……日前,省消保委联合第三方调查机构对10个在省内影响较大的在线教育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平台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合法合规的情况,在线教育的乱象亟待各方正视并加以解决。

  搭上互联网这列快车,在线教育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办好事的平台离开了监管,那好事很可能就变成了坏事。在这次调查中,杭州的一位王女士反映,购买网络课程后孩子中途不想上学了,在提出退课要求后,平台表示“一律不可退课”。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利,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在线教育平台“教育”的本质。

  在线教育不是法外之地。现实中,一些机构为绕开教育部门的登记审批,常常借着“科技发展公司”名义从事教育培训,扰乱市场秩序。200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明确规定“举办冠以中小学校名义及面向中小学生的网校和教育网站,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也就是说,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做好资质审查,就能规范一些无序行为,还在线教育市场一片清明。

  但市场的清明,并不等于在线教育的良性发展。在线教育的出现,应使聚焦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超过87%,6.4万个教学点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名师累计晒课730多万堂。善用这些基础设施,杜绝以“名师”换流量,以“充值”换学霸,让“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才能让在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最终促进教育公平。

  在线教育,在线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在线教育并不只是一门生意,而是一个偏向于半公益性质的事业,其最终指向应是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从这个层面上看,最良性的在线教育生态或许是,平台容纳一批优质的老师、课程、学生并实现大范围推广,教师通过平台收获相应的收入及打响个人品牌,学生则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最好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决定平台能否赢得最终胜利的,其实就是教育质量本身。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终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402亿元,2018年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毫无疑问,在线教育正在成为风口上的那只“猪”。但要让这只“猪”飞得更好、更远,还须各方共同发力。让技术去促进教育公平,让管理去规范在线教育市场,让平台去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拓展视野、提升占位,浇灌“教育”这片网络土壤,我们才能真正破解在线教育的乱象,为“互联网+教育”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标签: 教育平台;教育市场;教育资源;课程;互联网;资质;课程质量;名师;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监管部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6/W020180604714591551943.png